等待处理…

补丁的变迁

2023年10月07日

日前,在电视上看到出席某庆典仪式的文艺界一知名人士,所穿的高档上衣的两胳膊肘上嵌了块与衣料颜色截然不同的布块,即勾起了我对补丁的回忆。

从小生长在农村,现年46岁的我,与众多同龄人一样,不但童年时代是伴随着补丁衣度过的,而且在走上工作岗位的数年中,身上也时常背着补丁。七十年代第一春迈进铁路工厂大门时,深蓝色再生布工作服是我享受的第一套劳保服。跳出农门,脱下带补丁粗布衣的我,自然对这象征着工人阶级形象的套装爱不释手,上班穿下班穿,星期天节假日照样穿。冬天的周六晚上一洗放在班组的暖气上烘干,第二天好穿着上街。由于穿着不下身,加之天天干活东磨西蹭,不到半年,胳膊肘、膝盖、屁股等处就磨烂了。无奈,只得让老师傅找些当时比较时兴的蓝或灰色的织贡尼、咔叽布之类布头打块补丁,直穿到满两年后第二套工作服发下。

那年月,大凡企业职工,上街穿件洗得发白的劳动布工作服是很荣耀的,发白的工作服上补黑色,灰色补丁几乎人人如此。为此,起初得到过不少师傅“这么朴素多好”的赞誉。后来也遭到个别父母吃“商品粮”、家境较好的同龄人的讥讽,我心里好似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心想,不是因为穷谁不想穿好点。三年学徒每月18元的生活费,定职后虽然拿到36.5元,可在先顾吃饭的同时,既想买些早就想买但无力买的业务书籍,又想给辛劳的父母和从未迈出过农门的奶奶买点好吃的以尽孝心,因而不是舍不得就是实在挤不出钱买件当时时兴的涤卡衣服,只好穿着补丁衣服。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我才与补丁衣服告别了,如今,我的箱底仍然压着两件带补丁的工作服,为的是让这记录着沧桑岁月的实物同心中难以忘却的记忆一并保存下来。

20年后的今天,偶见那种形似当年却不是当年补丁的衣服,惊奇过后难免感慨万千。目前所看到的补丁,纯粹是为了美观而镶嵌,换句话说就是特意点缀以起到衬托和装饰作用。所以说,现今的“补丁”是一种时髦,一旦领导服装新潮流的文艺界人士穿着在台上一亮相,台下定会有人紧随其后并迅速普及开来。这不,前几天我给上中学的孩子买衣服时,售货员推荐带“补丁”的茄克衫,说是当前流行装。杏黄色布料在胳膊肘上嵌了块黑色“补丁”的衣服穿在孩子身上还真新颖,别有情趣。

其实,这小小补丁的变迁。何尝不是20年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缩影呢? (魏俊兴)

上篇:哪几类人员不安排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9/1/19990121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9-01/21/25393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