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国占
很显然,我们的社会从来就不存在不需要英雄的问题,也永远不会出现英雄过剩的问题,然而尽管我们开动所有的舆论工具呼唤并讴歌着英雄,但是那诸多施展过身手的英雄,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的艰难,却无情地显示了这个社会事实上对英雄价值的贬损。
上海杨浦区个体户闵炳忠,原本是个极普通的人,也一直过着极普通极平常的生活,但在危难关头,他见义勇为“英雄”了一回,为此他失去了一条腿,为此他也不再“普通”——连普通人的生活也过不上了:治病,不但耗尽了他这些年的所有积蓄,而且还欠了一屁股债,这还不包括更换假肢的费用和以后的医疗费用,至于他们全家人生活的经济来源,至于这位英雄以后还能否找到一个理想的职业,反正到今天也没人站出来给英雄一个说法。
即使是这样,闵炳忠大概也还算得上幸运者,因为他总还未被反咬一口,没被反诬为肇事者或歹徒,没让他掏包了结纠葛。
上天没有注定好人必得好报,然而人间对好人来说应该是光明的、温暖的,社会没有任何理由不给其应得的回报,没有任何理由使人因见义勇为而丧失幸福、快乐生活的权利。
英雄的尴尬暴露出的是社会的病态;英雄的艰辛无疑是整个民族的难堪。一个不爱护不尊重英雄的民族是一个没有自尊的民族,一个淡化英雄主义的民族势必要失去浩然正气、失去豪纵情怀,失去所向无敌的信念和力量。
度量再狭小,心间不能没有英雄的位置。呼吁英雄的人,危难之际受益于英雄的人,何不把动情的言语、感恩的泪,换成一双双友爱有力的手,去帮疲惫的英雄们一把?否则,试想谁还敢做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