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已经改为股份合作制的铁一局印刷厂,其27名股东兼员工欣喜地迎来了第一个年度结算,工厂扭亏为盈,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9300余元,比上年翻了一番还多,每一股份还分得700余元的红利。这是铁一局78家小企业改制后的一个新景观。
铁一局是一个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依附于主业的小企业(单位)近百家。这些小企业绝大多数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组建的,实行单一的国有国营经营模式,生产水平低下,竞争能力差,面向市场乏力,大多数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成为影响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铁一局领导果断决策,冲破铁路施工企业单一的国有国营经营体制,全面实行小企业改制,使小企业离娘断奶,分灶成家,真正进入市场,从而在全路率先全面推开了小企业改制的序幕。
小企业改制关联国家、企业、职工三方面利益,加上铁路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难度很大。铁一局坚持依靠广大职工推进改制。局处两级党政工领导深入到小企业当中,进行调查研究,为小企业改制切脉调方,面对面地做职工的宣传思想工作,释疑解惑,调动了职工参与改制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他们从实际出发,一厂一策,交给广大职工反复酝酿、修改,完善后通过,充分尊重职工的权益。在广大职工的积极支持参与下,全局有30家小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13家改为有限责任公司,17家由集体或个人承包、租赁,另有18家扭亏无望的被关停,职工得到了妥善安置。改制给小企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局水泥厂是一个长期亏损的老大难企业,实行个人承包经营后,厂机关由40余人锐减到10余人,生产管理、分配制度全面改革,产量不断提高,去年减亏100万元,一举摘掉了亏损的帽子。经过改制,铁一局大多数小企业摆脱了计划经济的羁绊,进入了市场这个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主业也卸掉了包袱,得以更快地发展,去年全局经营总值突破30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杨玉堂唐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