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岐山的臊子面

2023年10月07日

文/德周

据传,远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的先民已经在岐山这块土地上劳作,繁衍,生息。到了奴隶社会的商朝末期,有凤凰在岐山上长鸣,产生了奴隶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周朝,使中国的奴隶社会又延续了几百年。所以从那时到现在几千年过去了,岐山一直远扬美名——凤鸣岐山。

其实,岐山得以美名远扬天下的是岐山臊子面!

传说西周初年,文王姬昌带人狩猎,走到渭河边,恰好残害百姓的蛟龙又要出水作恶,文王一声令下,众将士万箭齐发,射死了蛟龙。传说蛟龙肉吃了可以驱恶除邪,将士们把蛟龙抬回去后剁成厘米见方的小块,加上佐料在锅内炒成烂熟的臊子。现在叫烂(音lan)肉或烂臊子。肉烂好刮出,在锅内调好汤加上烂好的蛟龙肉。再把煮好的面条捞在碗内浇上汤吃,只吃面,不喝汤,吃完面再把汤倒入汤锅,继续捞面浇汤吃。这样每个将士和附近乡民都吃到了蛟龙肉。那时,这种面叫“蛟汤面”。

没想到吃了这顿面的人都觉得面这样做着吃太好吃了。于是大凡小事,大小节日,自己家里也这样吃面。一传十,十传百,几千年过去了,臊子面仍然是岐山人民最喜爱的吃食。又因为汤很煎(烫),面很长,吃面时吸着吃,嘴里发出阵阵哨声,人们又给它起了一个美名叫臊子面,而且这种叫法既新鲜又神秘,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喜爱与认同,于是这种叫法便最普遍也流传最长远了。

各位朋友走州过县,如果您仔细观察,那岐山臊子面的招牌在大街小巷中可能是很多的了。作为岐山人,不管到北京上海,还是天津广州,若然看见岐山臊子面的招牌,那亲切感实在无法用语言形容,一股自豪感也会油然而生。

臊子面在岐山确实吃出了味道,吃出了水平。看你说是逢年过节,拆屋盖房,婚丧嫁娶,还是生娃做满月,号日(re音)子过周年,走亲戚来朋友,不管你是贵客还是仇人,只要来到咱家,无不以臊子面做为表示心意的吃食的。

臊子面吃起来,真是别有一番风光。拿结婚来说,坐在席里,饭量好的人,吃七八碗不放手,吃十来碗正好,吃个二十来碗,才饱。这可不是吹牛,盖因盛面的碗不甚大,一点点,面也捞的不甚多,一筷头,只吃面不喝汤,所以就有吃很多碗面的人。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坐席只要早上的臊子面吃好了,中午的凉菜炒菜吃多吃少无所谓。

你再看锅跟前,下面的,捞面的,浇汤的,往席里端饭的,个个手忙脚乱。娃们急着上学校,坐在席里嫌吃得慢,干脆自己在锅跟前端着吃。坐着吃的,蹲着吃的,站着吃的。有的把面挑高从下往上吃,有的把面在筷头缠成一大块往嘴里塞。你端着面汤洒了,他端着汤碰在别人身上,大家都一笑了之,反而增加了婚礼的喜庆热闹气氛。

一顿臊子面吃下来,我问你吃了多少碗,你问他吃了多少碗,最后异口同声地说:“这顿面一下吃好了!”做饭的人听见了连忙表功:“你们吃好了,我们比拉一天架子车还乏人!”

凤鸣岐山创造了臊子面,岐山也因臊子面而驰名。阁下如果赏光来岐山,我定以正宗臊子面来款待,让你吃香、吃好、吃饱,把凤鸣岐山一辈子也忘不了。

上篇:水乡半月 散文
下篇:深潭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9/4/19990401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9-04/01/25508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