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喜盈
笔者在近期的采访中获悉,新建厂才5年的上海罗氏制药公司生产数种药,其中仅“罗氏芬R”,一项;销量年年递增,1998年销五六亿元,1999年还将大幅攀升。谈起如何保护产品的知识产权,话题扯到了那个轰动全国的假药“菌必治案”以及打假英雄“王海”。
“世界药王”发明的Ro---—cephin?(原名菌必治)美誉天下
年销售上百亿美元的瑞士豪夫迈·罗氏公司,是全球医药界高科技走在最前列的企业之一,公司员工中光是获诺贝尔医学奖的就有三人。1982年,罗氏集团抗感染研究的科学家们历经十余年艰难的研制过程,耗资5亿美元,成功开发了一天一剂的广谱长效抗生素Rocephin?。1986年Rocephin?在全世界上市,成为全球销量第一位的针剂抗生素。Rocephin?受到美、意、法等众多国家的专利保护。1987年Rocephin?以菌必治为商品直接进口到中国,受到国内医生、患者的普遍欢迎和首肯。1994年1月,上海三维有限公司和罗氏集团共同投资4500万美金,在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兴建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制药企业——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Rocephin?为首选产品,为执行中国商标法,改商品名“菌必治”为罗氏芬?,放弃了原来的一块巨大的无形资产。
罗氏公司将“菌必治”改名罗氏芬?以后,由于“菌必治”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和美誉度,一些不法药商看到了其中牟利的“商机”,仿冒罗氏芬?的原有的商品名“菌必治”,与罗氏公司展开一场混战。他们以种种欺骗手段,或假冒某药厂生产,或假冒罗氏公司授权生产。还有一些国际药贩,打着一些国家药厂旗号,经过各种非法途径将假药流入中国。
为此,上海罗氏公司在全国几十家主要新闻媒体上发表严正声明:“为了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我公司将Rocephin?的中文商品名(菌必治)这一有近10年历史的中文商品名毅然放弃,改名为罗氏芬?。”但却有不少进口商/经销商乘机大肆仿冒,假称瑞士罗氏原厂委托意大利ibp药厂生产,药名:Rocephin?,还有韩国、印度等药厂冠名为“国际注射用菌必治”进口至国内销售。瑞士罗氏大药厂及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经与意大利ibp药厂联系,ibp药厂郑重声明从未生产过Rocephin,且该产品的一次性进口许可证,规格也仅lg包装一种,已于1994年完成进口数量。韩国、印度等药厂使用“国际注射用菌必治”,该中文商品名是未向中国有关政府机关申请的。另中国政府明确规定所有一次性进口药许可证有效期截止到1995年12月31日……
“王海”瞄准“菌必治”,全国各地起风波
中国的打假有“中国特色”。“王海”(中国消费者中的打假英雄)看到打“菌必治”是一次既可出名又能发财的好机会,1998年中,“王海”屡打“菌必治”。
1998年6月18日,外地几位王海式的打假者来到济南,先后在建联药店、济南新药特药商店、居仁堂、宏济堂等五家药店购买了六万元多的菌必治,随后以假药为由向商家索赔。商家异常恼怒,对几位打假者一律采取强硬立场,商家称有完备的进口手续,“根本没必要理睬‘王海们’的无理取闹”,“按照市卫生局领导的指示,这种药还要继续销售!”然而,尽管商家表现得底气十足,第二天,省城各大药店却都无一例外地从柜台上撤下了这种药,以致于谁来打听菌必治,都要被售货员仔细地打量、盘问,或被告知“从没卖过此药”,或是含糊其词:“过两天再来看看。”7月20日,济南新药特药商店答应,请该店的供货商来接受打假者的质询,打假者向其展示了两瓶他们购买的同样标明容量为1克的菌必治,仅用目测观察,两瓶药的剂量就有很大不同,供货商说:“批号不同,剂量当然会有差异。”并称,“只要我们有一次性进口药品批件,手续就是合法的,要说药有问题,那只能是卫生部门出了问题!你们要是不服,可以去起诉!”。
第二天,卫生厅一位处长出示了一份“卫注药发(1997)第244号文件”,该文件指出:“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国外药品中有14种‘未获得’进口药品注册证,依据《药品管理法》规定,按假药查处。”在随后看到的14种假药中,意大利ibp生产的“Rocephin”赫然列在其中。这两年来,光是在山东,所谓产自意大利的菌必治销售了八万多瓶,商家们至少从中获利800万元,正是有了高额利润的诱惑,不法分子才胆敢伪造批件,欺骗利用商家贩私、贩假,而商家也情愿睁一眼闭一眼,一旦出现问题,可以拿所谓的“完备手续”作挡箭牌。三天后,菌必治事件再起波澜,从意大利驻华使馆传来消息,使馆商务处在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周密调查后,郑重答复,意大利“ibp”药业公司的确存在,该公司董事长郑重声明他们从未生产过“Rocephin”,更谈不上向中国出口……
来自湖北天门的冯志波、彭三友,分别于1998年7月28日、30日及8月1日在武汉汉阳正大药房购买了标称意大利ibp药厂生产的“菌必治”共计107盒,价值14050元。此后,冯、彭要求药店加倍赔偿损失。据冯称,此前已在武汉5家药店购买这种“菌必治”,索赔均很顺利。正大药房则断然拒绝了冯的要求,理由是即使是假药,也应由药政部门处罚。冯、彭索赔不成,遂向卫生部门申诉,并一纸诉状告到了法院。此事在当地新闻媒体披露后,众说纷纭。
公民参与药品打假,自然无可非议,但是,知假买假,成批购假,颗粒未服,而要求加倍索赔,武汉市卫生局主管药品监督执法的负责人对此表示不予支持。他认为,打假者知假购假,并不使用,未构成损害,不应涉及赔偿。一些药品经营者则对打假者的动机与方式提出了质疑:药品打假固然无错,但是知假购假,以营利为目的打假,则于打假和要达到的目的相去甚远,是一种诈骗行为。打假是件严肃的事,必须按法律规定程序打假,即发现或购买假药后应向执法主体——卫生行政部门举报、投诉,执法主体对售假者实施处罚。知假购假者则是拿钱“私了”,让售假者花点钱就可以逍遥法外。如果索赔不成,就以向药政部门举报投诉相要挟,带有“黑吃黑”的性质,这种行为既不体面也不合法……
1998年5月20日,胡红因感到尿道时有酸胀,便去重庆市卫生防疫站性病防治所看病,该所一张姓医生告诉她:“基因呈阳性,患的是尖锐湿疣”,并且说,这种病症顽固,必须打15天的菌必治,吃了15天的药。胡认为,每天仅“菌必治”就需700多元,太贵了,只答应开10天的药,当下算出来,胡红每天用4盒菌必治,每盒100元,加上其他药物,10天共需11670.50元。胡红遵照医嘱开始治疗,可到了第9天,她尿道仍然酸胀,与治疗前无任何差异。她问张医生怎么没效,张称她可能“产生了抗药性”。6月1日,胡去性病防治所打最后一盒菌必治,事后一护士悄悄告诉她菌必治是假药,不信去看5月31日的报纸。胡红一听险些昏倒,她迷迷糊糊回家翻开前两天的当地报纸,果然,报上讲打假英雄叶光在重庆打假药,其中一种就是“菌必治”,这药和她用的名称、标识都一模一样。6月4日,胡小姐去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做检查,结果显示未见G——双球菌,没病!医生一粒药也没给她开,根本就没有什么“尖锐湿疣”。与胡红不同的是,真正患有“湿疣”的黄林,因遭受假药“菌必治”的坑害,至今仍重病缠身。1998年4月7日,黄到该性病防治所查出“非淋菌性尿道炎”和“湿疣”(复发)。医生给他开了36盒菌必治,共交纳医药16000余元。然而,到了5月30日,黄先生湿疣再次复发,非淋菌性尿道炎仍有症状。
6月12日,被无辜输入假药“菌必治”的胡黄二人终于向重庆市防疫站性病防治所宣战,通过叶光代理,二人索赔成功。重庆卫生局得知这一情况,迅速责成市卫生防疫站组成调查组,对该性病防治所予以关门清查。索赔成功一事经传媒曝光后,数十名受害者找到叶光,要求为他们讨个说法。在那家防治所被榨取了7万余元的陈红夫妇更是气愤不已,据称,二人共被输进40盒菌必治,一名护士不忍看着二人倍受折磨而告之真相,才算结束了这场噩梦。
国家药监局发怒:“菌必治”是假药,99年起禁销!
在各地“王海打假案”搞得轰轰烈烈的同时,沸沸扬扬的“菌必治”终于惊动了国家政府,经过调查取证核实研究,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1998年9月15日下发了长达4页的69号文《关于查处进口假药“菌必治”的通知》。
通知指出,目前在我国取得头孢曲松“菌必治”进口药品注册证的,只有瑞士的豪夫迈——罗氏有限公司生产的头孢曲松钠(Rocephin)针剂,该药最初的商品名为“菌必治”,后根据有关规定已改为“罗氏芬?”。各药品批发和零售单位及各医疗单位,现已购进的属合法的一次性进口“菌必治”,使用期限一律到1998年底。1998年12月31日后再擅自销售、使用的,一律按假药查处。国家药品监督局将继续对非法进口、生产、销售和使用假药“菌必治”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将依据法律对违法分子严肃查处,对构成犯罪的将进行严厉打击。
眼下已到了1999年4月,市面上“菌必治”已几乎绝迹,谁敢再销“菌必治”,那罪名可就大了!随着全方位打假的成功,除了已达到“菌必治”人人喊打的目的外,代替“菌必治”的“Rocephin ?”也已深入人心,其知名度美誉度大增,在同类产品中市场占有率雄居榜首。笔者对上海罗氏公司的销售经理说:“王海”打假的目的是想退一赔一,不想却歪打正着,无意中帮了罗氏的大忙,提议罗氏公司应该给那些打假英雄们发“英雄勋章”并颁发厚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