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路上的变迁

2023年10月07日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有十五年生活在榆林,亲身感受了榆林的变化。作为一名在榆林生活多年的外乡人,我感受最深的莫过于“衣食住行”中的“行”了。

1984年初,我被招到陕西省185煤田地质勘探队当工人。坐上西安开往榆林的班车,平生第一次品尝了旅途的艰辛。当时是一种硬座低靠背客车,一路颠簸不停。经过两天颠簸,总算到了目的地。整个人像害了场病,脸色蜡黄,苦不堪言,真正体味到古人“行路难,难于上青天”的滋味。那时去队部驻地西沙的路还是沙土路,接站的大轿车走到西沙半坡陷在沙窝里,我们不得不下去推车,用杠子垫轮胎,一直折腾大半天。当时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此后每年探亲便成了既喜又愁的事,喜的是与亲人久别团聚,愁的是路上实在受罪。尤其是冬天,没有暖气,半夜穿着羊皮大衣还冻得发抖,腿就像插在冰窖里。遇到雨雪天还要担惊受怕。母亲常对我唠叨:榆林太远了,想去看看也不容易。

星移斗转,冬去春来。有一年地区运输公司换上了“龙江”大轿车,高靠背,软座垫,舒服多了。再后来,车上安装了暖气,冬天不用受冻了。再后来,卧铺车如雨后春笋,夕发朝至。睡上一觉,不知不觉已到了目的地。加之,210国道经过年复一年改建拓宽,现在路况越来越好。西安至黄陵的高速公路也已动工兴建,榆(林)绥(德)、绥

(德)清(涧)二级公路

相继建成开通。好路配好车,不论南下北上,人在“路上”总有一种“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畅快感。回想十多年前坐车的情景真恍如隔世,不敢相信。榆林,的确变了,它已不再是那个“路难行”的边远塞上小城了,如今说四通八达毫不为过:西安、包头、石家庄、郑州、银川,条条大路通榆林。更值得一提的是去年5月28日,西包铁路神(木)延(安)段破土动工,给榆林的“路上”无疑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母亲听说榆林正修铁路,非常高兴,叫小妹在信上说,将来等火车通了,她年年都要到榆林消夏避暑。 (刘晓宏)?

上篇:瓶壁加厚 差额一两
下篇:火!火!火!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9/4/19990414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9-04/14/25540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