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泽华
上夜班,职工容易出现头昏体沉,心理压抑,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下降。
为改变这种现象,最近,美国学者提出减轻夜班反应的新方法,即把原来的每周倒一次班,改为每三周倒一次班;每次倒班后,中间有3~5天休整时间;由有关人员认真询问调查每个工人的生活方式、睡眠习惯、偏爱上哪种班和医疗记录等情况,输入电脑分析,最后作为调整工人工作班次的依据,使那些生物节奏本身具有“百灵鸟”型(白天精神亢奋)或“猫头鹰”型(夜晚精神亢亩)特征者,能在合理工作安排中,发挥潜力。工人则应紧密配合,积极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在倒班间隙期,不搞第二职业,注意休息,保持轻松愉悦。尤要注意下班后尽快睡眠,使倒班后很快便适应新的劳逸安排。下夜班后,应吃以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和高碳水化合物食物为主,如豆浆、菜汤、糖点心之类。这样,既可满足白天睡眠时的热能和体液代谢之需,又不会因进食脂肪、蛋白质过多,出现饱胀现象而影响睡眠。
据悉,此法在美国一些企业试行后,工人的生病率和夜班不适反应明显降低,工厂的事故发生率下降,劳动生产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