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技艺冠三秦 呼声撼人心

——访省第七建筑工程公司瓦工杨宏哲

2023年10月07日

接受了采访杨宏哲的任务后,记者便急如星火般地赶到省七建公司所在地宝鸡市。到七建宣传部一问,才知道杨宏哲已从原所在的五分公司并入三分公司,在杨凌项目经理部的瓦工四班干活,原因是五分司已好几个月发不出职工的工资了。

杨凌示范区安居工程工地的一座在建住宅楼上,有位一米八个头的小伙子正在推着水泥砂浆车,从室外电梯上向房间内来回运料。他白净面皮,分头,显得文文静静的。陪同我的罗师傅说:“宏哲,记者来采访你来了!”大个子小伙点头笑了笑,和我们握了手,又去推他的车子去了。

“宏哲荣获五一奖章,是他个人的光荣,也是我们省七建的光荣!”在现场的工友们听到杨宏哲获奖的消息后,也替他高兴。35岁的瓦工四班班长刘元平告诉记者,杨宏哲来班上已和他共事一年了,他是个多面手,油漆、电焊、机修样样能干,瓦工本行的技术更不用说。在这片30多栋楼的建筑群,杨凌管委会要指定个贴内瓷的样板间,我们就交给杨宏哲干,干成后甲方非常满意。平时,班上的事不管份内份外的,他都想法干好。推灰车坏了,他找来焊枪就焊好了;水磨石机的切割机坏了,也是他打开修理的。

“俺俩是凤翔乡党,家里距离30里路,也都是从五分公司一起转过来的。”瓦工段岁堂师傅说。从段师傅和其他几位工人那里,我得知了杨宏哲更多的情况。他是1982年由凤翔招进省七建的农民合同制轮换工,当时还不满18周岁。他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干过柏油工、油漆工、瓦工、粉刷工等四个工种,不管干那个工种,都一样干得非常出色。干上瓦工这一行后,他从砍七分头开始向老师傅学习传统的基本功,四个月就达到了独立操作的要求,比该工种规定的熟练期提前了一年零八个月。在西安止园大楼、咸阳国际机场、国棉一厂等工程中,杨宏哲和他们青年突击队的工友们以吃苦耐劳、严把质量关而著称,屡建勋劳。在省政府大楼施工中,他个人以综合评分95分的好成绩,荣获省级重点工程劳动竞赛一等奖。

能吃苦,肯学习,爱琢磨问题,是杨宏哲给工友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十多年来,他利用假期假日,系统地自学了《瓦工》、《砖石工程技术》、《建筑装饰技术》等20多种专业技术知识,利用工余,在工棚里记下3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总结摸索出十余种解决技术质量难题的新工艺。他的“瓷砖湿贴法”、“贴瓷砖外线控制法”,在施工中得到广泛运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真是学有所思,干有所获。1991年以来,杨宏哲先后荣获全省第四届青年抹灰工技术比武“状元”、宝鸡市“青年十杰”、“全国百名技术能手”、陕西省劳动模范等称号。

下午六时,工地上的下班时间已到,但我的采访还没有结束,于是便在工地的工人灶上用了晚餐。吃着建筑工人四两粮的蒸馍、大碗小米稀饭和凉拌小菜,我还在想着,杨宏哲他们几个月没领到工资,究竟是怎么回事。据了解,他有8个月没有领到工资,是原单位五分公司欠的,其中前年欠5个月;去年欠3个月。谈到五分司在结构调整中被合并之事,杨宏哲清沏的眸子闪着激动的光:“不是五分司的工程干得不好,而是被三角债害的”。现在,欠建筑单位钱的多,还债的少。乾县有一家大酒店,欠五分司120万元工程款一拖就是好几年,为打官司我们又花了14万元,官司我们打赢了,但钱还继续拖欠着

此刻,当记者铺开稿纸,在灯下为这位五一劳动奖获得者“立传”时,耳畔仍回响着他那愤懑的呼声:“这些欠债单位,有的是地方政府的下属,有的还是闻名全国的企业,他们为什么这样不守信用,这样无视我们建筑工人的辛勤劳动?为什么竟敢藐视法律?我们的政府和执法部门,早该出面管管了!”

本报记者

杨明洲

上篇:渭城区收缴工会经费有新举措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9/5/19990526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9-05/26/25652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