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楠
何氏家人历经四代,气氛融洽,和睦共处。在何厚铧这一辈儿女中,只有他最充分发挥施展了学业所长,在何氏家“大家长”何贤先生去世后,管理庞杂的家业,没有辜负家人的重托。
1986年6月4日下午6时,澳门管理专业协会于东方酒店举行了一个名为“家族企业管理”的讲座。邀请的主讲人,便是当时担任澳门大丰银行的常务董事兼总经理的年仅三十出头的何厚铧。此次讲演,出席的有澳门工商界知名人士三十多人。
何厚铧主要就家族企业架构、继承、管理制度和执行以及家族企业如何适应目前社会环境问题,作了十分深入的探讨。
在何厚铧年轻、锐利又开阔的现代思维视野中,他认为家族式企业基本上没有一套圆满的制度。由于企业架构基础,是建立在家族的血缘关系之上,因此要达到公私分明,是族业主管者的最大困难。
何厚铧放眼未来指出,为适应社会的日益发展和企业的发展,那种旧有的传统,那种纯粹的全家族式企业管理,将日渐由半家族式企业管理所取代——比如邀请法律顾问、核数师、专业管理人才等加入到家族企业的领导层。
那次座谈会上,何厚铧以现代年轻企管人的大胆思路和开拓性理论引起了与会者的瞩目。
他是属于今天的年轻人。他要活出自己独特的一份价值,一番精彩。他把何氏家族的经营策略,纳入到现代企业开放式经营管理的新轨道、新阶段。
何家长子何厚铿在父亲去世后他理当继承财产,故多年来名誉挂职大丰银行,实际操作管理者还是弟弟何厚铧。何厚铿实际上多年生活在加拿大。
从整体观望何氏家族,是一个人丁兴旺的家族。
当年何贤作为省港澳著名的风云人物,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他之所以取得一世功名,除了何贤本人的能力才干过人及广交朋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拥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
长期生活在港澳地区的何贤,由于历史原因,曾先后娶了五个妻子。最晚进入何家的是陈琼,但最活跃最擅长交际的也是陈琼。陈琼是何厚铧的生母。
何贤有六个儿子,他们是:厚铿、厚镗、厚荣、厚炤、厚铧、厚泽(已故)。另外还有七个女儿。
陈琼是位见多识广的坚强女性,她曾与生时的何贤“比翼齐飞”,也可谓“恩爱患难夫妻”,她也最多地支持了丈夫的事业。
亲人们撒手离世,陈琼忍着生离死别的创伤支撑着何氏家族,激励着儿女们继承父业,出人头地。
陈琼为人随和、热情,没有架子,所以跟她打工的人都是一干几十年,待这些仆工们退了休,陈琼还再给他们一笔钱回乡养老。她经常捐款,建学校、医院或托儿所等,为造福桑梓做了许多好事。十几年来,独自或与何厚铧一起为家乡番禺市捐资赠物总值达168万港元。
1993年8月,番禺市人民政府授予陈琼女士“番禺市荣誉市民”称号。荣获这一称号者中,仅何氏家族,便有陈琼、何厚铧、何贤的哥哥何添、及已故的何贤。
何贤的哥哥何添,在香港经多年拓展,事业有成,是香港太平绅士。
何添与弟弟一样,举凡家乡建设,无不鼎力支持。十几年来,何添为番禺的捐款累计二千五百多万元。内外乡亲对他甚为尊重。
厚铧事业最出色,但他很尊敬哥哥们,所以何家兄弟都相敬相亲。在何家兄弟中,厚铧是唯一继承父业的。他的二哥、三哥厚镗与厚荣(均由谭佩贞所生)则在香港做生意。四哥厚炤(黄慧珍所生)也在澳门京澳公司搞陶瓷工艺品出口。
何贤对子女们的婚姻从不干涉,让他们找对象有充分的自由。到结婚时,也不大摆筵席。孩子们在国外读书,何贤不肯出国探望;孩子们办喜事,他连酒席乃至茶会都不赞成举行!个中缘由不是为了攒钱,而是何贤朋友太多,不愿给人添麻烦,又怕一时有疏忽怠慢别人。
何家儿女们都谙熟父亲的脾性,也个个乐得这样做,不会给父亲增加麻烦。
看着何厚铧长大的郑德叔说,由于受父亲的影响,厚铧很早就接触到祖国,回来后,更加相信祖国,了解祖国。刚开始回国时厚铧在内地做了点生意,但因他是行外人在广东搞了点房地产,也不是很成功。“但铧仔头脑灵活,有智慧,对国家政策也比较了解,做起事来一步一步很稳,待接手大丰家业,算是事业上了道,也初有成就了。”德叔叙述何厚铧的时候,满眼充溢着慈爱和欣赏。
何厚铧的妻子刘渭桢,是香港人,家里也是做生意的。据说,何太太人较腼腆清傲,不易令外人接触,但对待长辈老者,却十分尊敬。至于在公众社会活动中,刘渭桢则甚少露面。何厚铧夫妇生有一子一女,都是小学毕业后才送去加拿大读书的,所以两个孩子现今都在国外。何厚铧孝敬母亲,母亲陈琼更是对这个儿子寄以殷殷的厚望。据说,陈琼对儿子要求极高,因而何厚铧从小家教比较好。长年生活在澳门的何氏家人,却恪守着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德叔告知笔者说,何贤去世后,每年过春节,何厚铧一家都会回乡。他们除夕夜在广东新会,为去看望何贤好友崔德祺老人(澳门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大年初一中午何厚铧一家都回番禺,初三才回澳门去。
应当说,何氏家族,不是澳门最富有的家族,却是澳门社会最有影响力的华人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