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三绝”震天下

——青海塔尔寺藏艺揭秘

2023年10月07日

文·图/远行

位于雪域高原上的青海塔尔寺,已经成了世界旅行家注目的焦点之一。当无数外国游客走进这座被称为“十万佛像弥勒寺”的艺术宝库时,无不发出“不可思议”的惊叹!

塔尔寺坐落在青海省东部湟水之滨的宗喀莲花山中,距省城西宁26公里。整个寺院由大金瓦寺、小金瓦寺、小花寺、九间殿、八大如意宝塔等数十座藏汉建筑艺术群组成,占地600余亩,为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1961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踩着青砖铺成的道路,踏上青黛色的石阶,我走进了神秘的塔尔寺山门。穿越山门,如穿越历史的隧道,浓重的藏文化气息,使人宛如置身于一种奇妙的仙境。整个塔尔寺依山而建,气势磅礴,佛殿、经堂、宝塔、僧舍等依山傍水,起伏错落,形成一组形式独特、布局严谨巧妙、瑰丽壮观的建筑艺术体系。

据学者介绍,塔尔寺历经400多年的风雨,除完好地保存了难以数计的大小佛像、琳琅满目的法物圣器、雕版印制的宗教典籍等稀世国宝外,还有被中外学者誉为塔尔寺“三绝”的壁画(唐卡)、堆绣、酥油花。这些堪称藏族艺苑中的奇葩,为世人瞩目。

塔尔寺的一绝是壁画。壁画是各殿宇墙壁上的绘画,大多绘于布幔上,也有的直接绘于墙壁或栋梁上。壁画颜料采用石质矿物,色泽鲜艳,经久不变。中国自佛教从印度传人后,就开凿石窟,兴建寺庙,在里面塑像画壁画。我国壁画历史悠久,留下了不少稀世珍品。如山西芮城的元代永乐宫三清殿内的“朝元图”。画了近300个真切动人、栩栩如生的“天神”,去朝见“元始天尊”的场面。有重彩、贴金、描金使画面金碧辉煌。塔尔寺壁画指展示藏传佛教绘画技艺的作品,亦称为唐卡,因题材广泛又被称作历史画卷。它属喇嘛教宗教画系,与汉画不同的是,它不仅具有独特的印藏风味,且线条挺动有力,疏密穿插得体,表现质感和塑造形象达到极高水平。

据专家介绍,塔尔寺的壁画古朴典雅,画面内容大多取材于佛经和黄教诸密乘经典。人物主持多属密乘教义。整幅画面构思巧妙,布置适然,色调和谐,精巧细腻,层次分明,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塔尔寺壁画(唐卡)的篇幅悬殊很大,有的高达5层楼,有的仅为5寸。一般以四五尺者居多。一件唐卡的绘制要经过构思、涂底色、勾黑线、分染及调整等多道复杂的程序才能完成。因而,具有色彩艳丽、形象逼真、保留期长等优点。

唐卡的风格分为三大流派:一是展示富丽高雅色彩画风的嗄赤派;二是展示强烈奔放色彩画风的门赤派;三是展示沉着灰雅色彩画风的庆赤派。目前,塔尔寺仍保留着多幅400年前绘制而成的唐卡,具有极珍贵的价值。

塔尔寺藏艺的第二绝是堆绣。堆绣是塔尔寺独创的藏族艺术品种之一。它用各种色彩的绸缎剪成所需要的各种形状,如佛像、人物、花卉、鸟兽等,以羊毛或棉花之类充实其中,再绣在巾幔上,由于中间凸起,有明显的立体感。僧人们用鲜艳的彩绸裁剪出绿的树叶、红的花瓣、黄的花蕊,还有清澈的小溪,绿油油的田野、奔驰的骏马、碧绿的青山,然后再一叶叶贴上去。试问,如此手艺编织的图案,岂能不让人拍手叫绝?

塔尔寺内的大经堂、小金瓦殿和密宗、医明、明轮三大学院殿宇,均悬挂着堆绣。其中大经堂内的堆绣“十八罗汉”等艺术珍品,深受国内外艺术界人士和佛信徒的称道,堪称无价之宝。

堆绣包括刺绣和剪堆两种,其内容题材大都是佛教故事和宗教生活等,制作精细、图案别致、形象生动、繁富奇绝,是僧侣艺术之佳作,为国内外所罕见。

塔尔寺三绝之三为酥油花,这是每年正月十五灯节期间罕见的艺术品之一。酥油花的历史由来已久。相传在公元六四一年,唐朝的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时,文成公主从唐都长安带去释迦佛像一尊,信徒为了表示敬意,在佛像前供奉了酥油花一束,从此相沿成了藏族人民的习俗。

酥油花是用酥油花塑组成佛神天神、花草树木、各式人物等多种形象,再加上金箔点缀装饰,便构成了一幅幅形象逼真、绚丽多彩、反映若干主题的画面或场景。酥油花的妙处在于,她使原本没有生命的酥油,变成有生命力和灵魂的艺术,向世人展示着佛教文化与各朝代缤纷的世界,达到人见人爱之境地。塔尔寺现专门有一寺院供奉着酥油花精品。几年前,有一幅精品“酥油花六世班禅进京”被送到首都北京展出,让更多的人感受其艺术魅力,传播文化。

塔尔寺的艺术三绝,作为我国珍贵的佛教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历史悠久的藏汉文化交融及民族团结的智慧结晶。有关专家说,它完全可以和敦煌壁画、麦积山泥塑相媲美。

上篇:俄副总理公布私人财产
下篇:百姓生话五十年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9/6/19990611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9-06/11/25705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