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鲁曦
翻阅今年第4期《读者》杂志,目录上的一篇文章的题目非常引人注目:《你要做个现代人》。
我们生活在现代,怎样才能不落伍于时代?怎样才能做个现代人?于是,急切地翻到了第29页。其中说道:电脑——我们的劳动工具;竞争——我们的生存方式;变动——我们的生活状态;金钱——我们的价值体现。其他姑且不论,就“金钱——我们价值体现”一条,我认为未免有些偏颇。
不错,我们现在正处于商品经济社会,在商场上搏击或搞企业,其成败,其成功值的大小,是以金钱数字去衡量的,比如年产值多少?固定资产多少?为国家创税多少等等。但并不是社会上的一切人都是搞商业、企业的,还有军人、干部、民警、知识分子等许许多多的行业。我所知的一位具有30多年教龄的特级教师,她的月工资收人不过500来元,难道这500元就是她的价值的体现?又如,去年那场洪水泛滥之际,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而献出年轻生命的高建成、李向群、马斐等烈士,他们的奉献能用金钱去计算吗?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他热爱人民、忠于党的事业,以身殉职在阿里,在清理遗物时,他仅有8元钱,这8元钱难道就是他的价值体现?
我们虽然处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创造的价值和贡献,有的可以用金钱去衡量,有些则无法用金钱去衡量。
再说,“金钱——我们价值的体现”,也没说清楚,是以创造金钱的多少,还是以私人占有金钱的多少来衡量其人生价值?那是提法,概念含混不清。如果以私人占有金钱的多少去衡量其人生价值,那就更成问题了,难道以非法手段攫取的巨大金额也是其人生价值的体现吗?照这种逻辑推理,各地反贪局反出的大贪污犯该是人生价值最典型的体现者了?
现代人的价值,难道只能用金钱衡量?“穷得只剩下钱了”。那是道德的沦丧!如果手中有大量金钱,精神却贫困如乞丐,那样所谓的“现代人”不做也罢!
其实,用金钱去衡量人的价值,不管你的钱是怎么来的,你只要有钱,就是有本事,哪怕是坑、蒙、拐、骗、贪污来的。其代表的不是一两个人的观念,在当今社会持这一观点的大有人在。
我们不说“金钱——我们价值的体现”是一个错误的价值取向,但起码可以说:“这个价值取向是偏颇的”。其概念上的含混不清和观点上的偏颇,尤其是对青少年容易造成误导。报刊具有教化人的作用,在选用文章时,应取慎重态度才对。或对某一含混不清的问题,专门展开讨论,以廓清是非,以正视听,那又另当别论。不过,从另一角度说,《读者》有勇气把这一观念公之于众,其勇还是可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