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06月18日

陕西工人报百姓话题 何时墙里墙外一样香? “金钱——我们的价值体现”质疑 漫话诚实 共抓环保文/张中桥 最高的奖赏 假如虹桥获得金奖 舞厅里的故事 想去看老戏 新朋友 母亲行动 走四方

当前版:第A3版:百姓话题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百姓话题
03

什么时候墙里墙外的花才能一样香呢?恐怕这不是在下一个人的祈盼。

何时墙里墙外一样香?

文/朱介人

从《羊城晚报》上知道,魏明伦这几年交了华盖运,造化极为不佳,一连串的事情使他有口难言,“一脸苦笑”,只得悲愤地离开单位,去做无奈的自由撰稿人。

此事是由于四川省川剧院带着魏明伦创作的大型川剧《变脸》去台湾演出,因赴台的59人中,唯独没有编剧魏明伦,引起了宝岛有关人士的猜测和疑问而披露出来的。经过记者的采访,我们才知道魏明伦这些年很不幸。号称“巴山鬼才”的魏明伦原来在自贡市工作,省川剧院为了以重头节目参加中国艺术节,领导屈尊亲自到自贡市请求魏明伦为他们写一出新剧。“笑脸”请求,好动感情的魏明伦被感动了,于是欣然应诺,《变脸》短时间内就交到了川剧院领导手里。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川剧院的领导便开始“变脸”了。先是戏排出后在成都上演,剧院没有请作者去看一看;接着参加中国艺术节,也没有请作者去瞧一瞧。后来上北京去演出,还是没有通知作者随团赴京。京城的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纷纷发问,为什么只见蛋不见鸡?编剧魏明伦为什么不来?因为无法向记者交待,剧院领导才通知作者后续赶到。按理说,有了这次教训,赴台演出就应该让作者同行,然而,剧院还是没有让他去。洋洋59人的演出队,就多作者一人?这次,魏明伦曾在两个月前就向剧院领导提出了申请,然而,两个月过去了,演出队已经动身了,魏明伦未得到“一句回答,半句商量”!更令人气愤的是,最初(1997年)调魏明伦到省川剧院的时候,曾承诺提供住房,但没有兑现,魏明伦只得长住自贡。为了落实住房,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亲笔批示,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再加批示,由四川省文化厅厅长张仲炎决策给魏明伦安排了一套厅级新房。但新房至今还在图纸上,说是下个世纪第一春可能竣工。现在魏明伦只得交纳2万元押金,租借川剧院一套周转房暂时栖身。如此遭遇,难怪魏明伦对记者说,“他决定离开四川省川剧院,去做个自由撰稿人”了!

魏明伦是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是连任三届的全国政协委员,是四川省宣传部和统战部十分尊重的专家,他的名著《潘金莲》、《巴山秀才》、《中国公主杜兰朵》和《变脸》等剧早已蜚声艺坛,闻名全国。他是地地道道的名人,然而,这样的名人,在川剧院领导的眼里却不过是一只生蛋的鸡,一座桥上的板,只要有了需要的蛋,鸡的死活荣辱他们是不管的,只要能过了河,桥上的板,被拆除抛弃或风化腐烂,他们是不必考虑的。面对这样的“领导”人,你不“跳槽”,你不“飞走”,还会有什么结果?

中国向来有“墙里开花墙外香”的说法,魏明伦的遭遇又一次证明了这种说法的正确。当初,他吸引得川剧院的大领导们不辞劳苦地“访香”、“求香”。而一旦把他“挖”到“墙”内来,就立马引绳排根,雪摧霜打,使他香气褪尽,草间求活,成了一堆垃圾了!人还是原来的人,作品还是原来的作品,怎么在“墙”的内外就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差别?看来,并不是人发生了变化,而是主管他的领导具备着两张面孔,一个是真面孔,一个是假面孔,在生活中又深谙戏台上“变脸术”!有了这些具有“变脸术”的领导,许多人只能心灰意冷,扼腕长叹。因为他们手中有权,又“变脸”有术,魏明伦也无可奈何,别的人还敢痴想有出头之日?

什么时候墙里墙外的花才能一样香呢?恐怕这不是在下一个人的祈盼。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