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胡编乱造“孤儿当新郎” 子虚乌有“党员作父母”

一条假新闻是怎样出笼的

2023年10月07日

在假冒伪劣家族中,“假新闻”同样是令人切齿痛恨的品种。前不久,陕西省揭穿了一个假新闻,它的被揭穿,颇具戏剧性。

1999年4月1日,陕西某报的摄影版头条刊发了陕西省商州市腰市镇张村党支部的10名党员二十年如一日抚养孤儿杨狗娃的消息。消息说:狗娃4岁时,父母相继病逝,他成了一名孤儿。张村党支部的10名党员在商议后,决定共同承担起养育狗娃的责任。此后,他轮流到各家生活,吃众家饭,穿众家衣,和村里的娃娃一起上学读书。前几年,村里又送他到市里的技校学习家电维修技术。现任党支部书记张宏,还帮他盖起3间新房,办起了家电维修部。在村民们的关怀、帮助下,狗娃走上了小康之路。今年,狗娃已经25岁了,村党支部、村委会和乡亲们又于3月20日操持着帮他娶亲成了家。

与该消息配合,报上还随文发了一幅21.5X17CM的大照片,署名:“文并摄影/邹绍信”。

时隔不久,4月15日,西安一家报纸的头版头条也刊发了相类似的消息。所不同的是,文中的孤儿杨狗娃成了23岁,住址也变成了商州市腰市镇北张村。消息说,狗娃中学毕业后,10家又各出资400元,送他到商州市职业学校学习家电维修技术。狗娃毕业后,大家再次捐资为他盖了新房,开了家电维修部。

该文署名:“董涛”。

陕西电视台筹办“七一”晚会,看中了这两条消息所包涵的意义,准备将张宏和杨狗娃等人介绍给电视观众。

因为晚会是由陕西省委组织部和宣传部等单位主办的,导演张为民便向省委组织部作了汇报,组织部十分慎重:“这事迹没有层层上报,不宜宣传。”张为民想不通,再一次请示。组织部又表态:“经查,这事严重失实,不宜宣传,”张仍不想放弃这个素材,继续向省委组织部请示。最后,组织部十分明确地告知:“经核查,根本没这事儿,消息纯属捏造。”

为了探个究竟,导演张为民约上副导演赵静波,驱车直奔商州市。在该市的腰市镇北张村(邹文说是张村),他们找到了村党支部书记张宏。张宏一口否认道:“就没有杨狗娃这人,也没有抚养孤儿这事。”张为民还不死心,又找了好几个党员,说法均与张宏一致。张为民彻底死心了。但有一个同志提出:“是不是把别的叫“张村”的事儿安到这儿了?”张为民急忙打听:“你们商州市有几个‘张村’?”答:“3个!”于是,电视台的车又奔向另外两个张村。结果,还是如同这个北张村一样,既没有叫杨狗娃的,也没有党员抚养孤儿这事儿。

至此,晚会的主创人员只好在佩服省委组织部工作扎实、细致、认真、负责的同时,将原先设计好的晚会节目撤了下来。

事实真相究竟如何?在商州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同志的陪同下,本文作者来到了腰市镇。村支书张宏不在,镇长李建华和我们一起找到了包括北张村村委会主任张建良在内的6名共产党员。大家仔细看了我们带去的报纸,异口同声地说:没有杨狗娃这人,也没有抚养孤儿这事儿。我们要他们辨认照片上的人是谁。大家又是异口同声:照片上的新郎他们不认得,新郎周围的人也不是他们村里的。

李镇长介绍,这个村是商洛地区和商州市的先进党支部,扶贫帮困的成绩很大,事迹很多,不至于用那种子虚乌有的东西来宣传自己。

显而易见,邹文与董文纯粹是胡编乱造、无中生有。事情暴露以后他们还极力掩盖真相,继续编造谎言。

采访中,商州报的主编麻斌峰告诉我们,他们派人下去调查时,发现根本就没有这回事儿,所以理所当然地对这样的消息说了“不”。

商洛日报与商州报一样,对邹、董炮制的这条消息也进行了抵制,我们问总编张中山:“你们为什么没有发?”张说:“这种东西,一看就是假的!”话里有话,意味深长! (王海安江彦博)

上篇:商洛第一座高压变电站开工
下篇:张远幸和她的水站本报记者桂子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9/6/19990624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9-06/24/25739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