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鲁
160年前,广东虎门,1000多吨鸦片被倒进化烟池,林则徐“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的誓言掷地有声。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展开了规模宏大的围歼毒患的斗争,并以其辉煌成就告诉世界:中国成为无毒国。 80年代,毒品在中国国土上死灰复燃,白色瘟疫蔓延成沉重的国殇,打一场禁毒的人民战争已势在必行。
白色瘟疫猛于虎
毒品,这一白色瘟疫是人类大敌、全球公害,吸毒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恶性毒瘤。毒品泛滥,轻则可以毁掉一个人、一个家庭,重则使一代人,一个民族蒙受灾难。一句话,毒品猛于虎。“吸毒一口,落入虎口”,“要想把家败,吸毒来得快”就是对毒品危害的真实写照。
这决非危言耸听。一个世纪以来,占世界人口的10%卷入了毒品的生产与消费。目前全球有超过1.9亿人在非法使用毒品,占世界人,口总数的3.3%至4.1%。全世界每年有10万人因吸毒而丧生,1000万人失去劳动能力。
目前,世界上有近2亿人染上毒瘾,毒品波及到五大洲。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也是地地道道的最大毒品消费国,吸毒人数已超过千万,吸毒者每年有近50万人因此而丧生。
活跃在世界各地的数千个贩毒集团使这一白色瘟疫四处飘散,每年非法销售收入就高达4000亿美元,相当于全球贸易额的8%,超过了钢铁和汽车贸易,仅次于军火贸易。
吸毒者还是感染爱滋病的高危人群。据统计,因注射毒品而感染爱滋病的人数占得病总人数的66%。同时,乙肝、丙肝的发病率也分别占到22%和68%。
中国曾经饱受毒品之害,而今毒品卷土重来,在神州大地上演着一幕幕白色瘟疫的悲剧。据统计,在我国,截至1997年底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达到了54万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85.1%。若按戒毒专家保守估计,隐性吸毒人口应当为此一数目的10倍。毒品的危害已波及全国1920余个县市,占我国县市总数的70%。贩毒吸毒活动诱发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和疾病,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稳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危害极大。
不该发生的悲剧
毒品就像一个魔鬼,一旦有人与它同行,不是被引人罪恶的深渊,就是被引向死亡之路。毒品这个魔鬼铸成了多少千古之恨,填写了多少香销玉殒的人生悲歌啊!
电影《长大成人》的女主角朱浩是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生。可就在电影即将公映之前的1997年9月30日,这个年仅28岁的女明星却因吸毒过量猝死。该片的本意是抨击演艺圈内颓废青年吸毒现象的,朱浩扮演的正是这样一个有吸毒经历的人,却用自己的生命作了反证。朱浩,这位在中央戏剧学院上演的《雷雨》、《北京人》、《哈姆雷特》中担任过重要角色,先后参演过三部电影、七部电视连续剧的女星,却被无情的毒品吞噬了年轻的生命,谁能不扼腕叹息呢?
1997年5月8日,武汉市一位年仅24岁的女吸毒人员在偷了姨妈家的录像机,买了最后一次毒品之后,从一幢8层的高楼上跳楼自尽。她生前曾是单位里的团支部书记、三八红旗手,然而毒品令她消逝在青春的花季。在她手里紧攥的血迹斑斑的遗书上写着:“妈妈,我爱你,但我太对不起你,只有死,我的良心才好。过。”
几年前在《辘轳,女人,井》里唱过歌的一位歌手因吸毒自杀了。武汉一位年轻的女企业家因身染毒瘾不能自拨跳进了滚滚长江。
类似的悲剧一幕又一幕。她们本不该结束的生命,因以身试毒而过早结束了。只要你稍加留心,在我们周围那些本不该对毒品作体验的幸存者大有人在。
不是么?被称为“中国第一摇滚女歌手”的罗琦因吸毒事件被新闻媒介炒得沸沸扬扬。一个曾多次在国内外大赛上拿过金牌的女技巧运动员,不幸染上了毒瘾,在当尽所有东西之后,不得不到歌厅当起了“三陪”小姐。云南省昆明市一个多才多艺的女演员张福娟,1993年染上了毒瘾,最终导致家中一贫如洗,而且由于注射毒品感染,她的全身都已溃烂……
因毒患落得个香销玉殒的死者和那些本不该体验毒品却染上毒瘾的幸存者的人生悲剧应该让世人警醒:让生命远离毒品吧!
远离毒品:深情的呼唤
毒品的日益蔓延,引起了全社会关注和忧虑。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公民,从作家到艺术家,从大人到满身乳味的小孩,都在向吸毒者发出深情的呼唤。亲爱的爸爸;
你好!真高兴你和妈妈今天回来了(按:孩子的母亲此前陪丈夫到外地戒毒一周)。我好想你们,我发现,我还是一个小孩,不能离开你们的关怀。
告诉你们,冰箱里有冰水,一个是糖水,一个是白开水,开水瓶里有开水。如果你们还没有吃饭,身上也没有钱的话,这里有10元钱,去买一点东西吃。
爸爸,我想和你讲一些心里话,但我没有勇气当着你的面讲。我很希望,我一回来你就告诉我已经把毒戒了。我并不是真的很恨你,是喜欢你的,我的好爸爸,但是你有时做的事太过分了,让我无法接受。为什么别的孩子可以有一个健康美好的家庭,而我却没有,就算家里穷一点也没关系,只要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在一起生活,就够了。每次你吸毒出事,妈妈总是在一夜间瘦了好多,头发也白了许多。我想生活在安静的环境中,不想生活在你和妈妈的争吵声中、债主要债的辱骂声中。
如果你还不把毒戒掉,就太对不起妈妈了,她为我们这个家庭牺牲太多了。我很希望你能变回以前我的那个幽默、爱我疼我的好爸爸,你不要那么消沉,为自己不能养活这个家从此一蹶不振,为了不让别人瞧不起你,你应该好好做人,多回报一下妈妈。我也长大大了点,可以分担一点你们的负担。期终考试我会尽力考好的。
也许我这样写,你一回来看见就生气,请你别生气,这都是我的心里话。
最后,我希望你们回家后下午不要出去,让我一回家就可以看见你们,好吗?
永远爱你的女儿娟娟
这是《武汉晚报》曾经登载的一个15岁的小女孩给她吸毒父亲的一封信,这是小孩天真而又真诚纯洁的呼唤。
但愿这些深情的呼唤能够感召吸毒者早日走出毒品的深渊。
向白色瘟疫宣战
党中央书记江泽民指出:“现在不把贩毒、吸毒问题解决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涉及中华民族兴衰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必须提高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
从1988年起,联合国确定每年的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1998年6月8日,联合国禁毒特别联大在联合国总部召开,与会的30多个国家共同表示争取在10年内消灭毒患。中国代表团长罗干表示:中国的最终目标是禁绝毒品。
近年来,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教育国民、缉毒、禁毒、戒毒的立体格局。
据统计,1991年至1997年的6年间,我国先后设立了695个戒毒所,戒毒医院7.7万家,是“八五”期间的3倍。在1997年禁毒专项斗争中,公安机关共查破毒品违法案件18万件,抓获毒贩24.4万人,强制戒毒18万人,是“八五”的11倍。1996年4月间,广东省公安机关一举破获我国解放以来最大的走私毒品案——“9601”毒品案,缴获高纯度海洛因多达598.85公斤。1998年2月24日,制贩“冰毒”249公斤的广州某医院讲师樊可同被处以极刑。
同时,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正在深入开展。1998年全国禁毒教育大型览历时两个多月,轰动京城,轰动全国。《红处方》、《长大成人》、《缉毒英雄》等一批禁毒、缉毒题材的影视剧公开上映。国家教育部门现已制定了在全国大中小学逐步开展毒品预防教育的计划,并编写了一批有关禁毒教育的阅读教材。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让中国成为一个无毒世界。人们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