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中市新华书店忙碌了28年后,今年1月,女职工曹丽明退休了。然而不到两个月,已经50岁的她又来到西安,在一家出版社干起了临时工,为每月400元的工资终日奔波。“一双儿女都在上大学,孩子他爸爸的厂里又只发60%的工资,我的担子不轻呀!”
1996年,曹丽明的儿子贺海龙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西北大学哲学系,每年近2000元的学赞和2500元的生活费顿时成了父母和儿子心中一块沉重的巨石。两年以后,女儿贺海霞又考上了西北大学生物系。伴随着中榜的喜悦,又一道障碍横在了这个本就负重前行的家庭面前。其实女儿早在初中毕业时就主动提出要考中专,不给家里增加负担,可曹丽明却硬是劝女儿上了高中,她不想眼看着从小一直成绩优秀的女儿耽搁了前途。一退休,曹丽明就四处托人,找到了现在这份工作,以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
自从儿子上大学以来,这三年的艰辛,个中滋味只有曹丽明自己最清楚。一双儿女除了寒暑假回汉中之外,平时节假日从不回家。从未离家远行过的儿女初次离开父母,怎能不想家?可算算往返的路费够买好几本参考书,贺海龙兄妹俩只好强行按捺住归心似箭的思念之情,在心中暗自祝福:爸爸妈妈身体健康。
懂事的儿女让操劳的父母感到欣慰,而亲戚们的热心相助则更让他们感动。曹丽明的大姐知道两个孩子每月只有200元的生活费,购买了书籍和生活用品后,所剩确实不多。她便隔三差五地叫两个孩子到自己家来,想法给他们做点好吃的。一到周末,兄妹俩又被年近八旬的外公叫回了家里。贺海龙大二那年,不小心染上了甲型肝炎,住进了传染病医院。曹丽明的父亲怕她知道后着急,便自做主张地瞒下了这件事,4个兄弟姊妹也主动轮流前往医院照顾海龙,就连5000元的医疗费也由他们一人一千“包了个圆”。一个月后,曹丽明来西安出差,才知道这件事。看着儿子已日渐红润的病容和亲戚们热情的笑脸,曹丽明禁不住哽咽难言。
记者见到曹丽明时,她正住在药王洞的父亲家里,而贺海龙则一直在里屋复习功课,为第二天的英语六级考试做准备。一提起孩子,曹丽明脸上就绽出了笑容,海龙的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还入了党,前几天才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海霞今天正考试,她刚在大运会上参加了100米赛跑,起跑时还在第二名,可这孩子太心急,半路跌了一跤……鬓边几缕白发,眼角几道皱纹,仿佛在替曹丽明诉说着生活的艰辛、过日子的不易,可她挺直的腰板,以及眼中那对生活的热爱,却分明在大声宣告:我很幸福!
实习记者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