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陕西省水电工程局第一工程处,凡是和他们打过交道的人,无不对他们称赞不已。这个不足800人的施工队伍,在陕工局的正确领导下,不仅参加了长江三峡、黄河李家峡、黑河等国家重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施工,而且在公路建筑市场上大显身手。16年来,累计筑路200多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0多公里;铺设大小桥梁数十座,工程优良率始终保持在100%。他们敢打敢拼,敢挑硬仗打,被誉为“筑路劲旅”和“水电铁军”。受到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在竞争激烈的公路建筑市场取得了骄人战绩。
低谷中奋起
陕西省水电工程局第一工程处成立于1952年,在计划经济时代,曾经为我国水利水电建设事业做出过巨大的贡献。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兴起,同其他企业一样,陕工局一处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新的挑战。1983年由省水电工程局承建的石头河水库竣工在即,国家大规模压缩基建投资,陕工局的生产经营一度跌入低谷。
面对困境,陕工局一处不等不靠,他们率先打破大锅饭,丢掉铁饭碗。发挥自身优势,拓宽施工领域,第一个走出石头河工地,面向社会承揽工程。在继续承担水利工程的同时,先后承建了富县洛河大桥、咸阳三普桥及咸窑路等路桥工程。尽管这些项目造价低,没有施工经验,缺乏技术骨干,但他们凭着一股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干中学,学中干,干群团结,齐心协力,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创造了利润。这些工程由于质量过关,至今完好如初。
青海建奇功
1986年,陕工局将进入市场后中标的第一个重点工程—青海李家峡水电站18公里进场路项目交给一处。他们进行全处动员,挑选16名施工经验丰富的职工先期进驻工地,首批机械设备运抵现场只用了5天时间,第一工程处在全局率先挺进施工工地。由于高海拨,干部职工高山反应强烈,头痛胸闷,不思饮食,心跳加快,干活乏力。开水不开,馒头蒸不熟,面条煮不烂,米饭夹生,肠胃犯病,加之地处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与内地截然不同,职工生活工作极不适应。
面对困难,陕工局一处的干部职工没有退缩,他们通过调整生活习惯,迅速投入施工奋战之中,在38度的高温下,头顶高原烈日,脚踩130度的滚烫沥青料,每天工作13个小时以上。经过艰苦奋战,终于提前3个月完成了施工任务,使进场路成为当年受到青海省政府表彰的唯一重点工程。其质量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12年来,当年与该条公路同时施工的道路,大多数都进行了反修或重修,有的甚至反修了3次,而陕工局一处修建的李家峡进站公路,不仅没有反修,而且既无龟裂又无路基沉陷现象,被称为奇迹。当地政府称这条道路为“幸福大道”,同时全长167米的隆康黄河大桥也经受住了3次特大洪水的考验,丝毫无损,魏然挺立。
1995年底,为了保证1996年李家峡电站首台机组按期发电,关键时刻,业主又将电站出线站基础拱桥的施工任务交给了陕工局一处。该桥位于电站左坝肩下游,全长70余米,净跨57.2米,拱厚2米,全部为钢筋砼结构。面对工期紧,任务重,施工难度大的工程,雷浪发指挥长与党委书记陈绍绪两人齐心协力,一个主管生产技术,一个负责后勤保障,率领职工昼夜24小时轮班大干,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终于完成了这项艰巨的施工任务,为陕工局在李家峡水电站建设中再树丰碑。
他们还承建了近10公里李家峡水电站左右上坝路工程,在这个国家大(I)型水电工程施工建设中站稳了脚跟,迄今已累计完成建安投资近3亿元。同时,他们又分出一支队伍,承担了西宁市八一路修复改造工程。当他们获悉陕西省将要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时,他们毅然派遣队伍,挥师东进,打回老家。
三秦竞风流
1990年12月,如愿承担了3公里宝鸡市姜潭路拓宽工程,总投资340万元。由于该处道路多年失修,路面坑洼不平,市政府将其列为1991年为市民办的十件好事之首。他们克服了交通不能中断所带来的一系列困难,没昼没夜,加班加点,2.4公里的排水管道,全部在夜间吊装完毕。路基施工中,为避开白天车流量大,行人多的干扰,他们昼夜交替奋战,白天拌和,整平碾压,夜晚通宵开挖,拉料回填。在烈日当头,地面熏蒸的六、七月份,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完成了全段沥青路面的摊铺,提前一个月建成通车。工程质量不仅被评为优良工程,而且超过了设计标准,受到了宝鸡市政府的高度评价。
姜潭路竣工前夕,陕工局一处又中标了210国道黄陵马家山改线工程,承担段全长6.13公里。应该说陕工局一处中标并不是什么好事情,该段属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地处黄土侵蚀地带,冲沟发育,切割典型,陡峭崎岖,平均挖深11.9米,填高8米。其中大拉沟长429米,最大挖深51米,填高48.2米,碾压多达180层,是全段的咽喉工程。该项目不仅工程营巨大,工期要求紧,而且质量要求很高,虽为二级公路,但标书明确路基土石方质控按高等级公路95%的压实度标准控制,是省公路修筑史上罕见的高难工程。
困难并没有难住志在必胜的陕工局一处,他们把这项工程作为锻炼队伍,进入陕西高等级公路施工的通行证,毅然将新购的650万元设备全部投入到承担的635万元路基工程之中,为了抢工期,赶进度,他们在第二工程队(现第五工程队前身)、第三工程队分别建立了立体交叉作业与水平流水作业线,掀起了“大干六十天,拼搏九十天,冲刺十五天”的施工会战。为确保大拉沟段碾压质量,他们在设计工程量103.3万立方米的基础上,实际完成171.7万立方米,仍然按期完成了工程任务。
七年来,这段公路,虽经十多场暴雨袭击,仍然边坡无滑塌,路基无沉陷,受到了省公路局的极高评价,为陕工局在黄帝陵前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经过锻炼,已成为公路建设不可小视的一支劲旅的陕工局一处乘胜前进,于1992年顺利承担10公里长的西宝高速公路B合同段,在施工中,他们坚持严格执行“菲迪克条款,健全QC小组,并利用卵石挤排法解决了一段长4.5公里浸水严重的软基开挖与回填难题。整个工程,进度快,质量高,受到了监理、业主的多次表彰,并引起全国同行业的关注,
1994年,陕工局一处又承担了长9.25公里临渭高速公路建设,同时承担了零河大桥的施工任务。他们严格贯彻IS09002质量标准,在7月14日到12月7日147个昼夜里,战高温,斗严寒,从钢筋绑焊、立横清仓、拌砼运输、入仓振捣,到拆模养护与张拉移位都严格检审,层层把关,提前13天完成48片大梁的预制张拉任务。1996年初,省政府要求临渭路提前通车。然而由于该桥中标价仅为标的的一半,资金严查匮乏。为陕工局的荣誉,一处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向该桥垫付资金43.5万元。同时采取外辞工队,内减闲人,计件工资与工序质量奖惩相结合,职工不论身份,一人多岗等措施,大家自己绑扎钢筋,自己捣砼浇筑,终于使零河大桥于当年6月,如期建成。经一年半试运行,1997年12月在由省交通厅组织的交工验收上,该桥得了94分,比全线平均得分高出一个百分点还多,奠定了陕工局在省高等级公路建筑行业的强手地位。
四面显身手
在承建陕西高等级公路的同时,1994年,他们又承建了山西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长12.7公里的二级汽车专用公路。该段公路坡陡沟深,须在半坡劈石凿路,仅石方挖运就达85万立方米,加之业主对工期要求紧,是一项难啃的硬骨头。
为了打出陕工局的威风,他们大胆采用光爆技术,在坡高89米处,半孔率高达95%,近90米高的边坡外观平直整齐,形如斧劈。受到了水利部领导与专家的高度评价。在生产中,他们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在60天大干期间,干部职工风餐露宿,全都吃住奋战在炮车隆隆、机器轰鸣的工地。职工自己动手撬石出碴,最终提前三天啃下这块硬骨头。不仅赢得了万管局关励的23万元,还荣获了省“八五立功竞赛标兵集体”称号。
战罢万家寨,征尘未洗又南下榆林、延安革命老区,自1996年至今承担了210国道改建工程31公里路基工程和21公里黑色路面工程,先后2次荣获“先进施工单位”。在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五市道路改扩建中,他们连战连捷,屡创佳绩。他们大工程不舍,小工程不弃,在筑路的同时,承建了10多座桥梁工程,打一仗,胜一仗,威振四方,并留下了“筑路铁军”的称号。
威震国门外
早在1981年,陕工局一处就有数名技术人员到国外,曾参加了伊拉克巴格达高速公路的施工。此后又陆续有一批技术管理人员到奥尼斯从事施工与管理工作,具有了一定的国际施工与管理经验。同时他们还参加了巴基斯坦、莫桑比克及帕劳等国公路建设项目的国际投标工作。
1997年他们受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的邀请,陕工局将老挝南累克水电站进场路施工任务交给了一处。这项工程是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修建的一座引水式发电站,地处首都万象东北80公里的原始森林。由于在此之前因种种原因工程进展缓慢,工期推后半年,整个工程前期准备不足,困难重重,设计图纸没有批准,试验器材没有购齐,监理人员尚未到位。为了抓紧时间,他们首先从基础工作做起,没有交通工具,大家肩扛手提,在密林深处摸爬滚打,强忍蚊虫叮咬,强耐闷热潮湿,饿了啃馒头,渴了喝溪水,很短时间使前期工程就续。为赶雨季前施工,他们与天争时间,赶进度,在气温高达42度的旱季,职工们每天工作13个小时,就连生病的同志也坚持值班,雨水、泥水、汗水、泪水、血水交织在一起。仅仅过去一个月,亚行官员及业主就给予他们很高的评价,随后中水公司又将37.4公里的道路升级工程交给陕工局。面对更繁重的工程任务,一处没有退缩,他们大胆利用当地资源,租赁了40余台设备,雇用了70余名劳工,并与当地公司联营合作,不仅很好地完成了施工任务,还保障了道路畅通。经过16个月艰苦奋战,只有50余人的施工队伍胜利完成了72.4公里投资426万美元的道路施工任务,其中挖运土石方106.6万立方米,打出了陕工局的威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国际信誉。
“铁军”声誉隆
企业在激烈变化的市场经济中如何立足,陕西省水电工程局第一工程处,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作了最好的回答,那就是质量加拼命。十几年来,他们共同承担大小筑路及桥梁工程30多项,筑路里程200余公里,筑桥10座,优良率达到100%。认真研究这些工程,人们会发现,一处所承接的几乎全是硬骨头工程,多数是别人中标后又无力完成的工程,每个工程的完成都堪称奇迹。不可否认,陕工局一处拥有最先进的工程设施,比如12立方大型铲运机,在世界上已属最先进的,国内仅有35台,省内仅有的5台全在他们这里。同时他们还拥有先进的装载自卸汽车、稳定土拌和机、平地机、震动压路机、自行式光面压路机等设备。然而,他们的成功更大程度上取决他们的质量意识和拼命精神,在质量上,他们不仅严格执行IS09002质量认证体系进行管理,将工程量、质量、安全、进度以及工序,进行层层承包,严格把关。从处领导到每一个职工,质量高于一切,全员质量意识深入人心,已成为上上下下的自觉行动。同时他们的顽强拼搏精神,也是他们屡屡取胜的关键。
在陕工局一处正建的西宝南线二级公路及西蓝高速公路施工现场,一处五队的干部职工冒着酷暑高温正在紧张施工,中午时分,其他单位的职工吃饭休息,他们的工地上仍然机声隆隆,职工们挥汗如雨。西蓝公路24公里主车道及6公里二级汽车专用道项目负责人,五队队长康晓革告诉我们,这条路是西安市政府修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排在市政府为群众办的十件好事之首,本来是另一家单位中标,市政府要求必须在城运会召开之前完工,其二灰土垫层正常施工需要8、9个月,现在要求在2个月内完成,加上今年雨水又多,料场远,工艺严格,眼看根本无法完成,无奈之际,业主将工程切包一处,一处派素有突击队之称的五队前来强行突破,队长康晓革一马当先,与职工一起吃生在工地。每天24小时轮班倒。他们保证吃屎喝尿,天上下刀子也要把任务拿下来。工程监理李念朝说,我从92年干监理至今,接触的工程队很多,一处是最好的,不管是质量意识和干部职工的拼命精神,你很难再找到第二家,他们无愧于“铁军”的称号。
在同样是承揽,并从别人那里由业主切包下来的由五队副队长刘逸军带队施工的西户二级公路28公里灰土层加铺道36公里沣西至大王段:市交通局西宝南线项目长马希勇说,客观地说,一处在承揽工程上是弱项,手段不够灵活。但是不管是谁,一旦工程搞不下去了,首先想到的是陕工局一处,因为只有把工程交给他们,那怕是想象中不可能完成的工程,他们都能奇迹般地保质保量完成,正像咸阳渭城大街2.5公里改造工程,区政府预计一年完成的工程,他们仅用了5个月。区政府在街道立碑纪念,碑文是“速度如此之快,质量如此之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具有“开拓创新,求实奋进”的陕工局一处不会满足于这些成绩,正像处长雷浪发所说,尽管公路施工竞争激烈,利润不高,但敢打硬仗,誓不回头的陕工局一处不会放弃这个阵地,还将继续加大设备投入,充实人才队伍,使这支筑路劲旅更具战斗力无愧于“铁军”称号,创造更辉煌的战绩。
陈绍绪张麦林
(题图照片依次为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进场路工程,临渭高速公路零河大桥工程、挺进老挝南累克水电站进场路工程出发时的设备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