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桂子)诸如承包经营方案,职工住房分配、企业转制经营和领导者收入这类难点、热点、重点和疑点问题,在西京国货公司通过一系列店务公开,给职工一个明白,还领导一个清白,真正成为“领导公开办的,正是职工盼的”。
西京国货公司是西安市新城区商贸局下属的国有商业企业,近年来通过强化民主监督机制,疏通职工民主管理渠道,实行开门办店、店务公开,使企业充满活力。把企业经营的“重点”公开,给职工民主管理权;把群众关注的“热点”公开,还职工知情权;把企业管理的“难点”公开,让职工有民主参与权,是西京公司的重要经验。当公司决定实行买断库存搞承包经营时,把政策、承包方案如数交给职工,既没有划框框,也没有定调调,只坚持一个“保证”(即保证职工的最低工资不少于300元),承包费用面前人人平等,公开招标,职工心服口服。结果当年改制当年实现利润98万元,节耗7万元。
这个始建于1958年的老国有企业,40年一直未建过房,对职工欠帐较多。当拟建一幢家属楼的消息传出,面对的是400多名职工的企盼。公司领导遵循从工作实践中摸索出的经验:有了难题,找职代会。住房标准,条件、层套、对象全部“四公开”,三榜定案,分配到人。整个分房一周内圆满结束,职工皆大欢喜地说,领导公开办的,正是职工盼的。针对企业领导干部的吃、住、行、用这一职工关注的“焦点”和“疑点”问题,他们全部予以公开。全公司上下一本帐,收入人人公开,领导不发特殊津贴,没有隐性收入。他们就是用“公开”换“放心”,把监督的权力交给职工,领导头上的“廉”字由职工群众来填写。1998年,该公司上下一心,团结奋战,完成销售6402万元,实现利润98万元,上缴税金109万元,跃入区属商业系统的前列。该公司经理赵爱静感慨地告诉记者:“店务公开,公开的是事,敞开的是心。只要领导和职工心贴了心,就没有办不好的事。千难万难,依靠职工就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