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形劳而不倦

——书法使人长寿探秘

2023年10月07日

文/王承颜

书圣王羲之:“凡书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如此继而一旦落笔——尤为行草或草书——便能挥洒自如。其间书家令笔或左或右,或上或下,或屈或伸,或停或顿,或提或按,乃至牵动全身,伴之以和谐运动。这一气挥就的线条及其所组构的篇章,犹如无声的音乐,或如婀娜蕴情的舞姿,或如流韵畅神的抒情诗。倘谁有幸临睹之,既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又会引发出别一番激奋和遐想

是的,大凡书家构写书作,都少不了这两个或短或长的过程:先是主静——酝酿构思的过程,继而主动——挥笔书写的过程。前者静中有动,后者动中有静。这一静一动,恰似气功中的“动静”。《性命圭旨全书·天人合发采药归壶》中云:“大道有阴阳,阴阳有动静。静则人窍冥,动则恍惚应。”这正是“动”与“静”的辨证关系。

静,可达至思维活动虚极静笃,方能集中神思,消除杂念。《内宫图说》有云:“静息思虑而存神也”,乃为同理。

那么书法上的“动”呢,则恰属国内外学者主张的“低度运动”,故“形劳而不倦”,且能萌发勃勃生机。尽人皆知,倘运动太过——如超级球星、拳击运动员等——则会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长期处于亢奋状态,不但缩短了人体细胞的分裂周期,还会加速机体器官组织的磨损和衰老。因此书法上的“动”又颇似气功中的“动功”,同样能达到“动脉摇筋,血气布泽”(《诸病源候论》)之作用。

这正是书法运作中“动静”结合的过程。它不但能养性娱心,调节大脑,乐以忘忧,还会增强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黄匡在《瓯北医话》中也说:“学书用于养心愈疾,君子乐之。”陈毅元帅更深有体会,他说:“书法是艺术劳动,运用书法恢复健康,是为两得。”

这,是书家长寿的“秘决”之一也。

上篇:中国名茶
下篇:广告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9/9/19990902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9-09/02/26044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