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好汉坡”

2023年10月07日

初来安塞油田的人,大都要到好汉坡去看一看。好汉坡并不是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名胜古迹或旅游景点,它只是一条普普通通的巡井小道。

1989年,安塞油田建设开发初期,王三计量站管理的13口油井和3口水井都分布在站两旁的山上。这座海拔1300米,坡度70度的山岭,被当地老乡称为“阎王坡、无人沟”。因山高坡陡荒无人烟,山上连一条羊肠小道也没有。采油工巡井要以管桥越沟,以手脚并用爬山,日久天长,王三计量站的职工终于在陡峭的山坡上踩出了一条又窄又陡的小道,他们自豪地将它称为“好汉坡”。同时,在站外的围墙上镌刻了“好汉情”——“好汉坡上好汉多,风似钢刀雨如梭,让那青春来拼搏,不愿岁月空蹉跎”。这样,“好汉坡”便应运诞生了。

1991年,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采油一厂将王三计量站树立为标兵班站,在职工踩出的羊肠小道上修了463个台阶,两边焊接了栏杆,号召全厂职工向王三计量站学习。1995年,原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总经理王涛来安塞油田视察,他深深地被王三计量站职工的奉献精神所感动,挥毫泼墨题词“安塞油田出好汉,好汉坡上好汉多”。采油一厂将王涛的题词用青石篆刻成碑,在“好汉坡”举行了揭碑仪式,确立“好汉坡”为采油一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为了弘扬“好汉坡”精神,采油一厂开展了“好汉坡”系列教育活动。职工安维瑶创作了《好汉坡》歌曲、霍德胜写了《好汉坡》剧本,厂宣传科拍摄了“好汉坡”专题片。这样,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的培育手段,“好汉坡”精神在全厂职工中掀起了学习高潮,涌现出了张伟玲、申长玲、余建平、马金玉等一批技术标兵和劳动模范。

在“好汉坡”精神的感召下,采油一厂上万名职工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成功开发了全国蓄名的特低渗安塞油田,使采油一厂跨入了国家百万吨级采油厂的行列。(张毅敏张晓莉)

上篇:广告
下篇:厂规岂能压国法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9/9/19990924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9-09/24/26110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