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的西安飞机场不大,可她目睹了中国现代历史上许多重要时刻……
解放后的西安飞机场经过扩建,有了长足的发展……
改革开放新建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已经与时代同步……
1924年4月3日,北洋政府航空署中央航空支队的一架“大维梅”号飞机从洛阳飞抵西安,降落在西安城安定门西廓门外的大营盘,6年后的1930年,在这一带建成了长800米、宽100米、土质草皮道面的跑道,始称西安机场。从1930年到1949年十九年间,西安机场主要承担着运输国民党政府要员和胡宗南部队的军用飞机的起降任务。1936年,她曾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尽到了历史的责任,为此,周总理的足迹连同历史永久性的留在了这里,而那位风流倜傥的少帅张学良也正是从离开西安机场的那一刻,失去了人身自由,至今仍然漂泊异乡。1949年国民党政府溃逃时,西安机场大部分设备被运走,一些设备被炸毁,废墟上荒草丛生,鸟雀哀鸣。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西安机场先后4次改、扩建,终于旧貌换新颜,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西安机场迎来了生命的春天,到1988年,西安机场由1978年的5条航线增至40余条,旅客年吞吐量首次超过百万大关,仅次于广州、北京等地,居全国民用机场的第5位。由于发展的需要,经邓小平同志亲自批准,国务院、中央军委于1984年3月10日做出了将原咸阳空军机场改扩建为西安民航机场的决策,1991年8月31日晚9:40分,当西安航空公司执行2544航班任务的2701号飞机飞离西安时,西安机场完成了她67年的历史使命,机场名称也更名为西安航空港·咸阳机场,1995年正式更名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新改、扩建成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境内,占地500公顷。机场一期工程建成一条长3000米、宽60米的混凝土跑道,可供波音747等大型客机起降,候机楼建筑面积为21118平方米,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已与22家航空公司建立了航空往来,通航城市72个,航线56条,是西北地区最大、最重要的航空枢纽港,去年旅客吞吐量达285.99万人次。“九五”期间,还将建造面积为5万平方米的第二候机楼及其配套设施,以满足2005年以前旅客年吞吐量1200万人次,高峰小时4000人次的需求。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的实施以及西安旅游事业的发展,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这颗黄土地上的明珠,将会更加璀璨夺目。(基政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