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综合利用创新业 蓝天碧水可作证标题>
往前推三、五十年,一个富强发达的景象就是烟囱多多,浓烟滚滚,因为这标志着工业化的进步程度。人类从农耕文明一下子进入工业时代,便被这一景象陶醉了,有了众多的烟囱和浓烟,暗夜被照亮了,繁重的体力劳动被机器替代了。还当人们额首相庆这一巨大飞跃的时候,工业化进程带给人类的辛酸很快就使人类自己陷入了窘境。
进入九十年代,环保问题渐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热门话题,致力于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成为一个国家发展工业的首要问题。于是一大批以环保和综合利用为目的的工业顶目被开发了出来,它们的崛起,标志着人类在工业化之后又进入了一个新境界,这就是工业文明时代。
今天,我们要向读者介绍的就是最能体现工业文明的一个企业,它就是蒲白矿务局矸石电厂。这家企业是以利用劣质煤及低热值的煤矸石为燃料的综合利用坑口电厂,它建在煤矿,省却了运输之繁,它又以煤矿抛弃的煤矸石为原料,解决了矿区废物堆积如山的困难。加之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又对废气、废水、废灰进行严格的治理,并在综合利用的方向上真抓实干,利用废气废水建起了游泳池、养鱼场,利用废灰(渣)建起了水泥厂和磁化粉厂,还利用煤灰填沟造田,不但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度上升,还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在综合利用的道路上走出了一片新天地,同时也为创造一个山川秀美的生息之地做出了贡献。当我们今天看到那巨大的冷却塔里飘出的白色气雾在蓝天下呈现出一派蔚为壮观的景象时,我们感到了一种欣慰,把蓝夭碧水留给子孙后代吧!
综合利用创新业
走访浦白矿务局矸石电厂之际,我们除了对这里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清洁环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就是对厂长李来新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求实务新的工作作风充满了钦佩之情。
李来新毕业于西安矿业学校,早年曾在陕西省煤炭工业学校任教。1991年7月调到蒲白矿务局,先后任机电科技术组长、机电队队长、机电科科长、主管生产的副厂长,1998年元月就任矸石电厂厂长,从学矿山到干矿出,如今又到了领导岗位,开始管理矿山,真可谓跟矿山打了半辈子交道,是一位熟悉矿山,热爱矿山,献身矿山的行家里手。
在谈到矸石电厂的今天的时候,这位今年才37岁的汉子对电厂的一切都充满了感情,他介绍说:“仅1998年,我厂就实际完成发电量7469万度,是年计划的124%,较前一年多发241万度,售电6736万度,是年计划的134.7%;全年创利润200.16万元,实现税金228.24万元。”数字里映出了辉煌,同时也映出了李来新厂长的心血和全厂职工的汗水。
矸石电厂创建于1993年,当年12月28日两台0.6千瓦机组投入孤网运行,1995年8月8日并人公网。电厂投产以来并非一帆风顺,出曾经历了亏损的挫折,至1995年才实现了扭亏为盈。这之后,李来新和他的前任厂长宋老虎以强烈的责任感,开拓创新,勇于进取,团结和带领400余名职工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大力开发第三产业,走综合利用的新路,使矸石电厂一举走出困境,步人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为了走出一条综合利用的新路,他们首先针对堆积如山的炉渣、炉灰下手,自筹资金建起了小型水泥厂,年产优质水泥8000余吨,产值达100余万元。为了追求效益的更大化,他们又建起了磁化粉厂,年产值近10万元。与此同时,他们还办起了游泳池,养鱼场,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电厂的三废,在变废为宝的探索中得到了一份回报。为了减少污染和少占耕地,他们还填沟造田,造福一方,在得到丰厚的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又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随着二期工程今年10月的投产,矸石电厂拥有了陕西最大和最先进的75吨循环硫化炉,其热效率达84%—87%,每年可处理煤矸石19万吨,加之一期工程3台沸腾炉可消化的16万吨,蒲白矿务局每年30万吨的煤矸石可全部吃掉,既减少了堆积又创造了效益。一个矸石发电,废渣变水泥的良性循环已全部完成,综合利用在这里发挥地淋漓尽致。
严格管理增效益
在谈到严格管理的话题时,矸石电厂的主管生产副厂长杨勇及总工师范录勋对此都深有体会,他们讲:“管理从严首先要从干部做起,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领导干部首先要做到,凡是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正是这种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促进了矸石电厂的管理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安全管理方面,他们建立了以厂长为主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了各单位行政一把手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每个班组除一名班长担负安全生产责任外,还配备了一名安全员,具体负责本班组安全工作,形成了一个安全生产的三级网络体系。此外,团组织设立了“青年监督岗”、工会组织建立了“群安”体系,党总支开展了“党员身边无事故”活动。还先后制定和完善了生产管理制度50余种,岗位责任制150余条,编印成册,下发到每个职工手中,他们还通过举办安全生产学习班,安全生产知识考试和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的自觉性,由于责任明确,教育得力,去年以来,该厂未发生一起重大设备事故和重伤人身事故。
在成本管理方面,他们层层落实目标成本责任制。经多方摸拟测算、审议评定,出台了费用指标承包、目标成本管理、全员风险抵押三个方案,实行超罚节奖。还同运行、检修两个主要生产车间签订了机行计件工资合同,同供电科签订了费用承包合同,并与工资挂钩、使发电成本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对小水泥厂、车队也实行了对口承包,有效地保证了任务的完成和费用的控制。把责任定在人头上,把功夫用在管理上,加大了目标成本的管理力度,层层落实费用承包指标,使消耗降到最低水平,发供电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通过满发多供,节能降耗,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为企业创造出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矸石电厂今年以来还采用“三条线”的管理措施。即“发电一条线”采用目标成本管理办法,对有关单位实行经营及费用指标承包,实行超罚节奖,风险抵押。对运行、检修、燃运三大车间推行发电量与工资彻底挂钩,与固定工资彻底脱钩的方案。“供电一条线”对供电科的安全生产周期、两票合格率、功率因素、供电网线损、小用户抄表、电费回收率、上网电量、销售电量等项实行小指标考核。通过满发、多供、节能降耗,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多种经营和生活服务一条线”采取厂里只付工资总额的60%,自行创收自养40%的办法,加压敦促他们广开门路,多创效益,保证不亏损。三条线各有不同,分别对待,较好地解决了全厂一盘棋,子子全活的问题。
严格管理是篇大文章,限于篇幅,这里只介绍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几个方面,从这里不难看出,矸石电厂的企业管理是动了一番脑筋,下了一番功夫的。
精神文明谱新篇
蒲白矿务局矸石电厂现有职工472人,其中党员92人,团员113名,青工占85%,应该说这是一个朝气蓬勃的队伍,在创建精神文明方面,这些年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党总支书记刘陪荣,工会主席仝泽华做为主管这方面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对他们这些年在抓好“两个文明”和创建“又明大院”活动中所做的工作如数家珍,一一道来确实是令人赞叹!
矸石电厂的企业精神是“团结、实干、奉献、安全、满发、多供”,正是在这面旗帜下,职工队伍以昂扬的斗志创下了一个个辉煌。矸石电厂1996年被渭南供电局授予“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先进单位”称号;1997年被蒲白矿务局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文明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千分制考核达标单位”;1997年被白水县政府授予“安全文明生产先进单位”,同年,检修车间电工班获得团省委命名的陕煤系统唯一一家“青年文明号”的荣誉,两名职工获得“省级青年岗位能手”和“跨世纪人才”的荣誉;1998年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和行业省级“文明大院”。
在创建精神文明活动中,矸石电厂党政工齐抓共管,他们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六好车间”建设为主要环节,以创建“文明大院”为重点。坚持“正确引导,严格管理”的实际工作方针,带领全体职工努力拼搏,奋发向上,使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了一个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特别是在创建“文明大院”的活动中,厂党政工经过多次专题会议研究,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并下发了四个文件,对分步实施提出了具体的安排意见,使这一活动得到了圆满地成功,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矸石电厂领导向文明单位奋斗中始终不移的战略方针。该厂领导班子对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始终有个正确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不论出现什么情况,都丝毫不放松抓精神文明建设。抓思想政治工作,抓职工队伍建设,舍得花力气,下本钱,从而带动、促进、保证了企业各项工作的全面完成。
几年来,他们共投资10余万元为职工装修了活动室,使硬件全部到位。厂长李来新在谈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候介绍说:“我们通过建六好车间,四有职工以及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活动,在全厂进行了全方位的创建精神文明活动,现在矸石电厂已有一个车间达到省级六好车间标准、三个车间达到局级六好车间标准、全厂达到局级文明单位标准、并达到地方县级文明单位标准。”李厂长的话语多了几分自信,几分自豪。
是的,一个企业的物质文明建设是要靠精神文明做支撑的,精神文明建设作用于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二者之间既为互动又相互支撑。现如今,矸石电厂给人以清新、向上的感觉,在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清洁环境中,职工们脸上流露出一种对企业充满信心的感情来,全厂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厂兴我荣我富,厂衰我耻我苦”的口号已成为矸石电厂全体职工的共识,一个以厂为家、爱岗敬业的精神正在变成一种无形的资产,为矸石电厂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采访快要结束时,李来新厂长对企业的前景充满信心,他说:“下一步我们要以电力利用为中心,开发以高耗能项目为主的新产品,向钢厂、铝厂输送电力,争取满发多供,扩大市场需求,使矸石电厂在新世纪里创造出更大的辉煌。”
一个年轻的企业,又有一个年轻的领导班子,面对共和国下个世纪腾飞的机遇,他们一定会创下一份大业的,让我们在新世纪钟声即将敲响之际,祝福他们成功远航。
(成培德宋智广史碧振王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