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礼泉县烽火镇西庄子村是一个只有73户人家、321口人的小村,但自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20年共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50名,其中大学生27名,中专生22名,出国留学生1名,平均1户半供出1名大中专学生,这在我国西部农村实属罕见。
11月27日,笔者慕名前往采访。该村党支部书记张玉成说:“多年来,村上形成了‘不比盖洋房,不比红白喜事讲排场,只比谁家娃娃比人强’的良好村风,村民们地里活再忙,也不拉用孩子!”家里考上两名大中专生的村民张广信老人高兴地说:“去年我们村考了5个娃娃!现在,村上一户供两个大中专学生的有12户,供3个的有两户!”村民袁兴忍为供两个娃念书,把自己准备盖房的木料全部拍卖掉,夫妻俩白天在邻村打工,晚上再干自家地里活儿。10多年来,村上红白喜事从没有人大操大办,家家户户都一个心劲供娃念书,谁家考个大中专学生,村上给演电影、贴喜联,谁家娃考不上学会觉得在村上低成色。当问及为何会形成这种村风时,村民张万广说:“娃不念书不行呀,如今连种庄稼都要懂科技哩!”
礼泉县教育局局长曹宪民认为,西庄子村的经验对我国农村教育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值得总结推广。他说:“‘西庄子现象’再次证明了只有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张思鸿陈鹏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