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文/刘公望
按平常人的逻辑,居住底层没有阳台、潮湿、灰大、嘈杂……整天提心吊胆怕得关节炎怕不明飞来物砸了窗户,怕小偷袭击……总之,坏处多多。那么是否就断定住底层绝无快乐可言?不尽如此。作家李佩芝就属例外,她在散文《底层》中说过:“我住了底层房子,就开始想底层的许多好处:像陕北的窑洞,冬暖夏凉,没有买空调之高消费的心疼,没有水不上楼干涸之苦恼……”
同样居于底层,不同的人换了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出的结果迥然不同。可见生活中许多痛苦、烦恼、孤独、不幸等感觉,往往都是人作茧自缚,自己寻找的。不错,“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总是希望活得更好。但怎样才算活得好?怕是各人有各人的说法。主观地去判断谁活得好与不好,答案绝不准确。得到什么算是成功?得到多少算是圆满?我想,这是个不定数。像花开出来有香的有淡的,像果结出来有大的有小的。人生必然有高潮也有低谷,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无论达官显贵或是平民百姓,在生活的一角或心灵的一隅,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在散发着生命的光与热。高不一定高,低不一定低。高低各有其妙。高有高的清高和神气,低有低的丰富和翔实。美好,不是指你拥有什么东西,而是你拥有一种让自己美好起来的心情。有了这种心情,人生才可真正获得幸福。
可见,人生无论在高处还是低处,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发现和体味到美。在高处不忘乎所以,在低处不怨天尤人,处顺境不盲目乐观,处逆境不妄自菲薄。永远保持一颗爱心、一颗淡泊的平常心,不管是多么庸常的风景,我们都会有新鲜的感觉,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会生活得充实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