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建芬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隆重的节日,春节的风俗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
腊月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屋”。每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翻箱倒柜,进行一次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干干净净迎新年。这一风俗,起源于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后来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扫除。
贴春联挂年画:迎春贴对联,是我国人民过年的传统风俗。每至春节,人们便在房门上、箱柜上、墙壁上张贴对联和“福”字,庆祝新春,以图平安吉利。
年画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以后逐步演化成了木板年画,并形成了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等各具特色的年画。
守岁:“月穷岁尽之日”,即大年三十晚上,人们习惯称之为除夕,是因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之意。在这“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年”的难忘之夜,人们吃完年夜饭,合家围坐,满屋温馨,老幼欢笑,畅叙旧事,交流感情,既感叹岁月流逝,亦体味人生乐趣,更珍惜来年光阴,寄希望于新的一年。
放爆竹吃年饭:过去,放爆竹是过年的一件快事。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放烟火,燃爆竹。不过要注意的是,如今许多大城市已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大年三十年吃饭,是我国人民最为重视的也最为讲究的一顿饭。除夕之夜,年饭做好后,全家人围坐一起,谈笑风生,老小举杯,热热闹闹吃顿团圆饭。俗话说“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吃顿饭。”可见,这顿饭的意义非同小可。
拜年和压岁钱: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人们又长一岁。在这一时刻,家家都祈求老小平安;人人都盼望生活更加美好幸福。所以每年正月初一,小辈们都要向长辈拜年,道一声安康长寿,这是孝敬长辈的良好风俗。此外,亲朋好友,同学同事,街坊邻居,也相互登门,互道平安,祝贺新年。春节给孩子压岁钱的习俗仍很普遍,有些长辈且出手不凡,又放任孩子随意花费,这样容易助长孩子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惯。压岁钱要适当适量,并加以正确消费引导,这样才有益于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