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2月03日
生活广场
04

龙年话龙

文/沈忱

在十二生肖中,龙是一种特殊的“动物”。说它特殊,是因为其余的十一种都是大自然的所有物,唯独它是子虚乌有的“人造物”。它非禽非兽,非虫非鱼,能飞天潜海,可兴云作雨,所以又被称为“天龙”、“神龙”。《说文解字》中称其为“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传说中龙的体貌为:牛头(有说为鳄鱼头)、鹿角、马鬃、蛇躯、鱼尾、鹰爪。它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且是三栖动物,陆上能行,水中可游,空中会飞。据说龙分为四种。有鳞者为蛟龙,有翼者为鹰龙,有角者为虬龙,无角者为螭龙。

既然龙是神物,人们便将它引为氏族的符号、氏族的保护神——这便是龙图腾。古代帝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都以“真龙天子”自居,穿龙袍、用龙杯,连居住和议事的殿堂也要配以龙柱、龙座。我们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然而,在封建专制时代,“龙的传人”也只能是皇家“专利”,直到推翻了封建皇帝,自称“龙的传人”才不再犯忌。于是,龙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和象征,“龙的传人”也开始挂在中国人的嘴边上。特别是侨居海外的中国人,他们身在异国他乡,便更加以“龙的传人”为自豪。

中国人对沾“龙”字而又最感兴趣的活动是闹龙灯、赛龙舟。我国民间传说节日之中,还有一个农历二月初二的“龙头节”,民谚云:“二月二,龙抬头”。在这一天,人们要作“龙须面”。

正因为人们喜欢龙,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举凡神话传说,图画雕刻,诗词歌赋,历史典籍都可见到龙的形象。带龙的词汇到处都是。如:鱼有“龙晴”,虾有“龙虾”,花有“龙舌兰”,草有“龙须草”、“龙葵”,树有“龙眼”、“龙爪槐”,茶有“龙井”,菜有“龙须菜”、风有“龙卷风”等等,不胜枚举,而在人们的口语中,以龙为主词的名句、成语、谚语、歇后语也比比皆是,构筑成异彩缤纷的龙文化的另一道壮丽景观。如“强龙不压地头蛇”“神龙见首不见尾”;“叶公好龙”、“龙飞凤舞”;“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人多乱,龙多旱,鸡多不下蛋”;“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得自家人”、“龙王爷打哈欠——神气”。它们都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汉语词汇,通俗、形象、生动,极具生命力,历来为群众喜闻乐见。

在中国文化中,龙是吉祥的符号,高贵的象征,生机勃勃的代名词。当然,中国龙也要现代化,不要老在吉祥和高贵上打主意,要重在生机勃勃这一点上,要生龙活虎、龙腾虎跃……这样才有希望、才有价值,才有未来。我们祝愿中华巨龙在千禧龙年里,舒龙腾壮志,扬龙虎精神,似鲤鱼跳龙门,如蛟龙人沧海,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