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将会越来越旺盛。大中城市里劳务市场日趋活跃。然而,有一些单位或个人却干起了利用招收人员来骗人钱财的勾当,必须引起求职者警惕和有关管理部门的重视。
假招工。用假招工骗钱,是劳务市场的一大骗局。一个叫陈斌的人来到某县一职业介绍所,声称自己是深圳某电子集团的工作人员受集团委托来招收工人。职介所看过此人出示的工作证、身份证及某电子集团出具的招工简章,深信不疑,当即让县职中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来报名,每人交报名费、体检费、车费等200元,报满100名后进行体检,不录用者退回报名费、车费150元。当天很快就有120人报了名,然后,陈斌以支付体检费为由,在付给职介所6000元手续费后,挟着余下的1.8万元溜之大吉。
事实上,按照招工程序,所有企业在招工时,都必须经劳动部门批准,跨地区招工除要有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部门的批准手续外,还要有被招工地的劳动部门意见。假招工不具备这些条件,即使当时不骗你钱财但到了用人单位多是工作条件、待遇名不符实,且随时可被“炒”。
假信息。用假信息骗人,也是劳务市场常见的一大陷阱。一天,广西煤城合山某矿职工生活区公众场所贴出一则招工消息:国营桂林某服装厂因今年服装订单增多,拟在此招收缝纫工20名,月工资计件均在400至800元,厂方提供食宿条件。愿去者每人报名费40元,另外办暂住证、劳动部门务工许可证等交费250元。但当求职者来到厂家所在地址报到时,方知要雇人做工不假,但住宿自己解决。待遇干熟了的工人每月也只有三四百元。发布招工信息者为多捞几个报名费办证手续费,夸大了待遇条件。
假输出。近年来劳务输出以其挣钱多、能出国的巨大诱惑而成国内劳务市场的一大热门。一些不法之徒便借此巧立名目,编造谎言、骗取钱财。浙江某县的职业介绍所来了一个来自美国塞班岛某企业的老板。他提出要在该县招收一批制衣女工。职介所在验明其身份、手续后,决定与他合作。消息发出才半天就有二百多人前来报名。但结果只录取5名。事后得知,此人在国内已搞了十多次这样的出国劳务人员招工,实质是哗众取宠。
假试用。有些用人单位以“试用”名义,廉价雇用劳动力现象屡见不鲜。许多私企、外资企业甚至公有制企业内的承包二级法人招用员工约定试用期半年至一年,期间只发生活费。期满后只留少数人作“称职留用幌子”,其余均以“工作不称职”、“工作难度大,你干不了”为由辞退掉,重新招人。这些唯利是图的老板,就是这样不断更新员工来降低劳动力成本来多赚昧良心钱。
假培训。大量收取培训费,却不培训,应付了事。某市一职校办的职介机构,为该市一些宾馆、饭店介绍输送服务员,对求职者以先培训为名收取250元培训费,谁知只培训一星期就送其上岗。结果不少人因不掌握上岗基本技能而辞退。
另外,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劳务市场,干起敲诈勒索、掠夺财物、拐卖妇女、逼良为娼的勾当,都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 龙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