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培德 赵宗荣
我们永远是您最真挚的朋友和可信赖的合作伙伴。
——晁前心语
西安市周至建筑安装总公司从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型建筑企业起步,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靠着一股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劲头在建筑业激烈的市场上崭露头角,并且仗着骄人的业绩成为我市建筑市场一匹后来居上的“黑马”,其实力之雄厚,其速度之快捷,令业内人士个个刮目相看。
他们靠得是什么?
探寻这个问题似乎并不太难,我们在和总经理晁前、书记廖君华等一班人一席交谈之后,这其中的奥秘便随之大白,他们做了许多工作,抓质量、抓安全、抓技术、抓管理、抓文明工地建设,抓职工队伍建设……,但归结到底,就是“质量第一,用户至上”八个字,企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用户满意。由此,他们的真诚赢得了用户,他们的信用赢得了市场,同时,他们自己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曲曲折折创业路
今天的周至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已跨出家门,辗转八百里秦川,敢于挑战大工程、大项目,能够问鼎省市优质工程荣誉,在省内建安行业具有一席之地,这可是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的结果,回首他们的创业之路真可谓是曲曲折折,步步艰辛。
周至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的前身是始建于1957年的一家县级集体建筑社,60年代的特殊历史背景没有多大的发展,一直停留在“小打小闹”的初级阶段;70年代,特别是中后期,国民经济开始复苏,企业也乘势发展,曾呈现了一度快速发展的兴盛期;80年代,改革开放的大潮对这个旧体制下诞生并长成的企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由于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冲击,企业一度陷入徘徊不前的困境;进入90年代,公司领导班子调整思路,转变观念,大胆改革,使企业很快有了起色,特别是现任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走开放搞活之路,他们大胆改革内部管理机制,从公司领导到一般员工,全部实行招聘制,管理人员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放开放活用人制度,加大现代科技投入,着力提高企业科技实力,先后从西安交大、西北建院、西北大学引进大学毕业生20余名,并坚持每年向大专院校输送10多名技术人员进修,每年两次对职工进行在岗培训,使企业的科技实力和队伍素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观念的转变,实力的增强,犹如一把双刃剑,企业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开始有了自信心。1998年10月,当周至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的牌子挂出之后,当县建设局举行周至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国家二级资质晋升新闻发布会之时,经过40余年风雨历程的这家企业才真正步入了快速发展的健康轨道。
到目前,西安市周至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已成为一支拥有2869名职工,四个分公司,六个工程处,八个项目经理部的建筑劲旅,公司具有各类工程,经济专业职称的198人,其中高、中级职称68人;有资质的项目经理38人,其中二级资质10人;公司总资产2400余万元,主要大中型机械设备2000余台(件),设备总功率8000多千瓦,年竣工面积近十万平方米。形成了集土建、安装、古建、装饰装修、铝合金加工、木制作、砼予制物件等为一体的综合施工企业。
兢兢业业练内功
周至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经历了40年的风雨洗礼,终于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找到了自己最佳的企业定位。企业在获得二级资质认定后,决策者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关怀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果断地提出“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的战略方针。
1996年,他们的指导思想是:转换机制,苦炼内功,质量兴业,提高素质。
1997年,他们的指导思想是:自加压力、勇于拼搏,科技引导、提高档次。
1998年,他们的指导思想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强化管理,提高效益”。
1999年,他们的指导思想是:“加大力度、整体提高,上升档次,再创佳绩。”
2000年伊始,他们又提出:“抢抓机遇,诚实竞争、绘制精品,再创辉煌。”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周至建安人没有悲天悯人,他们选择的是一条自加压力,奋发图上的创业之路,选择的是一条自强不息,勇于争先的拼搏之路。在周至建安有一句这样广泛流传的话:“干就干最好,争就争第一”。
拿什么实力去干好,靠什么工程去争第一,回答只有一个,就是要靠过硬的“内功”。
内功,人的因素第一。从领导班子方面讲,职工们普遍反映:“这一届班子能力强,团结好,风气正,体现在决策上,果断及时;体现在管理上,大胆正确;体现在作风上,团结高效。”从职工队伍方面讲,技术力量雄厚,业务素质档次高;从管理来讲,企业内部制度健全,措施得力,奖惩分明;从精神文明方面讲,亲情浓郁、凝聚力强。整个企业的特点:诚实信用。
其次,他们狠抓质量管理,视质量为企业第一生命,认为丢了质量就丢了信誉,丢了市场,丢了自己。所以他们要求每一个项目部都要以创优质工程为目标,以用户满意为目的,以科学管理为手段,向质量要信誉,向管理要信誉。因为如此,99年,全公司的工程优良率达到70%以上,合格率100%。此外,还有一大批优质工程的荣誉被揽人怀中。连续三年荣获县、市级“重守”企业殊荣。
抓技术管理,他们引进人才,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高施工队伍的技术力量,保证一流的施工质量,坚持用户回访制度,用户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成了他们克服技术难关,提高施工质量的“处方”,并通过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促进职工学习技术,掌握技术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抓安全生产,他们从上至下,第一经理就是安全的第一负责人,以绝对保证向企业法人负责的要求贯串于工程施工的始终。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安全检查、安全监督,每个岗位都有安全责任制,每个层次都有安全生产责任合同书,每个班前,他们都用10分钟时间来强化安全教育。不敢说万无一失,也可以说安全管理已经做到了滴水不漏。
诚诚实实树形象
“诚实信用,质量立业,争创一流,奉献社会”是周至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的企业精神,正是在这面旗帜之下,全体职工在总公司一班人的带领下,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终于树起了周至建安这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声誉。
这些年,他们以雄厚的实力在西安、宝鸡、咸阳、渭南承建了大批工业与民用建筑及商业、学校、道路公用设施等一批综合性工程项目,其中二处承建的“渭南物资工业公司住宅楼工程”荣获省“样板工程”;第三项目经理部承建的国家重点实验项目“西安青龙小区C3住宅楼工程”,其结构特征为滑移减震大开间,属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三处承建的渭南供电局19#、20#住宅楼,第三项目经理部承建的西安联合大学1#学生公寓工程均被评为省市两级文明工地。二处承建的渭南征稽所住宅楼,直属二处承建的总后西安军工三院住宅楼被评为市级文明工地。其中军工三院工程项目被省市质检单位推荐为九九年国家建设20个部受检单位工程之一。
为了保证企业的良好形象,他们还以创建文明工地为载体,把提高工程质量和创建精神文明活动结合起来,2000年他们提出“创建文明工地要遍地开花”,凡是有工地的地方都要求把创建活动既搞得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为此,总公司特意下文,对全年的创建文明工地和质量安全年竞赛活动进行了安排。要求全公司全方位、全过程地体现、实施创建文明工地和质量安全管理上档次这样一个既关系公司形象,又牵涉职工个人利益的重大举措,强化职工队伍的职业道德、思想作风、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的建设和提高。
总经理晁前对企业形象的建设说过一句既平实又富哲理的话,他讲:“每个项目经理都代表了公司的整体形象,每个工地都是公司的脸面,而不是项目经理的个人水平和行为,也不是一个孤立的工地。”正是这种观点的深入,使得周至建安的各项创建工作都始终和总公司的要求保持一致,使周至建安的形象无论放在哪里都表现出了优秀的水平,真正做到了“建设一个工程,留下一座丰碑,开拓一个领域,赢得一方市场”,为周至建安这个称谓增了光,添了彩。
在搞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周至建安注重以人为本开展活动,他们认为,把职工队伍建成一支有崇高思想道德和专业技术水平高超的队伍是关系到企业形象,企业实力,企业命运的头等大事。为此,近年来,他们特别注重对职工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教育,结合创建文明工地活动,使每个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得以同步提高。今年初,在建设局局长任胜利同志指导下,他们还对职工进行了“以西部开发机遇和样板工程典型作用为动力;以市场竞争和创精品工程为压力;以抓人事改革,进行政治业务培训增活力”的教育,使全体职工树立起“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上档次,以信誉求发展”的观念,形成企业内部一种向心、向上、向前的氛围,培育起企业的竞争优势,投入到西部开发的洪流中去。
周至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面向新世纪的目标是:向高层、大跨度、大面积,乃至大的项目冲刺,要质量、要速度、求效益、整体推进、全面提高。
二十一世纪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陕西又处在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地位,这对周至建安来说,无疑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在他们的“2000年工作安排”中,有这么一段话很是精彩,引用到此以结束全文:
“实施科技兴业,质量兴企是西部大开发的总体要求,科学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一流的工程质量是拓展建筑市场不变的旋律,让我们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和汗水雕塑时代的精品,站在昨天和未来之间,面对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世纪,乘西部开发的强劲东风,为企业的振兴奋力拼搏,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