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澳门妈阁庙游记

2023年10月26日

文/陈旭

一踏上澳门的土地,融入中西混杂的人流,“妈阁”、“MACAU”之语便不绝于耳。它提醒我,一位令人敬仰的女性就在身边。于是,我怀着急切而崇敬的心情前去拜谒她……

这位令人敬仰的女性姓林名默,宋朝福建莆田人。她自幼聪颖,乐于助人,多次在海难危急中救起澳民,但她在27岁那年的一次海难中不幸捐躯。后被封海神“天妃”;继续为出海渔民排忧解难,人们感其恩德,尊称为“妈祖”(“妈祖”在闽语中为“母亲”之意),并建庙以作纪念。这就是今天的妈阁庙(亦称妈祖庙)。

妈阁庙位于澳门半岛西端的妈阁山上。尚未走近古庙,远远就看见妈阁山半腰的岩石上,刻有两个大大的汉字“名岩”,每字高逾常人,结构严谨气势粗豪。导游告诉我们,此字为清代广东归善人张玉堂以指代笔所书。

走近妈阁庙,但见它背山面海,气势恢弘壮观。大门前方立有一对威风凛凛的石狮子,雕工精美,栩栩如生,相传是300年前清人的杰作。进得门来,又见一块巨石,平地突起数尺,上面刻有像“大眼鸡”似的古代帆船图案,涂以五彩颜色,颇为鲜明。据考究,这块石刻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了。传说当年有商人自福建乘船,将抵澳岸时突遇风浪,凡至覆灭幸“妈祖”显灵救助才化险为夷。这位商人上岸后,立即刻船于妈阁岩石,以记其事。

妈阁庙包括大殿、弘仁殿、观音阁等建筑物,殿宇依山而建,美轮美奂,中以曲径连接,景色清幽。据相传,此庙初建时只有茅舍数间,后来逐一增建。现所知最古老的建筑为弘仁殿,建成于明朝弘治元年(1488年),距今已有500年以上的历史了;而建成时间有确切资料可查的则要算妈阁庙的石殿了。石殿门横梁上刻有“神山第一”四字,下方刻有“明万历乙已年德字街众商建”等字样,可知最迟于1605年,妈祖信仰已在澳门流行了。

妈阁庙内有好几尊妈祖的塑像。只见她面目慈祥,雍容华贵,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起她在狂风暴雨中普渡众生,不由得肃然起敬。妈祖的塑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木制塑像。1988年2月8日,妈阁庙发生大火,将天后大殿全殿焚毁,连一个高近6尺的有200余年历史的铜像亦被烧熔。而这尊木制塑像除一面被熏黑外,竟然丝毫无损。何以至此,无人能解。

自那场神奇的大火之后,妈阁庙的香火更胜从前。正如我眼前所见,尽管已是下午4点多钟了,但来自世界各地的许愿上香者依然络绎不绝。我情不自禁地对导游感叹道:“今天的游人可真多啊”。然而这位靓丽的导游小姐用普通话告诉我:“今天的游人其实不算多”。在每年的除夕和农历三月二十二妈祖诞辰日,那游人才算多呢。据说,那两天大约有一半以上的澳门人都会去妈阁庙上香。

“你也去吗?”我问道。

“当然要去啦。我们一家都要去。不仅要去感谢妈祖保佑我们岁岁平安,而且还因为我们跟妈祖是福建同乡呢。”

“那你们是什么时候从福建来澳门的?”我又问。

“什么时候?”导游小姐沉思了一下,突然调皮地笑着说,“那要去问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了。澳门不是有个地方叫‘望厦’吗?这个地名叫了多久我们家就来了多久。”

“望厦?莫非是眺望厦门的意思?”我猜测道。

“是的。”导游小姐回答。

“你回过厦门吗?”

“还没有。”导游小姐说着,脸上职业性的微笑渐渐褪去,代之以深情的陶醉与向往。是啊,澳门回归祖国,这是多少代人梦寐以求的心愿啊!今天,这个梦想总算实现了。

上篇:山村短章(散文诗)
下篇:香馨三原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0/3/20000314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0-03/14/33132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