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闪光的足迹

——记中铁二十局一处铁道部劳模刘代文

2023年10月26日

1992年底,时任铁道部第二十工程局第一工程处二队队长的刘代文,率领一支“铁军”队伍,从三秦大地挺进国家建设工程沪(上海)宁(南京)高速公路苏州段施工,独闯市场。

7年来,刘代文项目部滚雪球式地迅猛发展,职工由原来72人发展到现在650多人,完成产值由1993年3000多万元提高到1999年的3亿多元,实现利润和银行上交款逐年递增,截止1999年底,共承揽工程任务26项14亿元,完成施工产值8.5亿元,为国家和企业创造经济效益1.1亿元。

刘代文项目部道路越走越宽,占据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工程项目覆盖苏州、无锡、南京、苏北、浙江,并延伸内蒙等地,在苏州新区征地22亩,建造了永久性基地,两幢9900平方米职工住宅楼拔地而起,建起了自动化预制厂、综合服务部,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华东地区一支赫赫有名的基建工程施工劲旅。

在刘代文身后,留下了一行行深深地足迹:经他手施工已竣工的18项工程项项创优,沪宁高速公路B1、B2标工程、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青秋浦大桥等项工程,还分别被评为国优和省部优工程。刘代文项目部先后被中铁二十局、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授予“先进单位”、被当地授予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先进集体,苏州市优秀施工单位,江苏省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先进单位。1994年10月获陕西省“八五”立功竞赛标兵,1994年12月荣获铁道部最高荣誉奖——“火车头奖章”,1995年10月被评为“铁道部劳模”,1996年9月荣获江苏省“建设功臣”称号。

一串串数字,一个个荣誉,凝结着刘代文多少心血和辛勤的汗水。

走出关中闯市场

1992年底,作为陕西省渭南市较具实力的铁二十局一处,力挫群雄,一举中标沪宁高速公路B2标3.88公里、投资3000多万元的施工项目。这是该处在江南承建的第一个工程,施工成败决定他们在华东建筑市场的前途和命运。

新的市场,意味着新的挑战与新的机遇,刘代文决心要在江南创出一片天地,领取进军华东市场的“通行证”。

沪宁高速公路采用“菲迪克”条款施工,B2标是全线的“硬骨头”工程,河流密集,地下水位高,建设单位将工期由48个月压减为34个月。刘代文动员大家:“工程已到手,一是知难而退,甘当逃兵;二是迎难而上,打出陕西人的威风,创造铁军牌子!”

寒冬腊月,冷风习习。没有水,打井取水;没有住房,搭支简易棚;没有电,自己发电。工地是一片低洼的农田,大吨位的机械无法进场,刘代文身先士卒,与职工一起肩挑锹挖、修筑便道。12月16日,B2标工地响起了施工的鞭炮声,苏州市交通局、友邻施工单位惊讶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半月前最后一家接标的单位,短短15天就完成了队伍搬迁、机械进场、材料进点、复测放线等大量准备工作,率先在全线打响了施工的第一枪。

开工之初,职工不适应“洋条款”管理,刘代文一面开办职工业校,邀请甲方监理工程师授课;一面抓住姑苏冬季降雨量少的特点,迅速组织职工掀起大干高潮。根据工程施工需要,刘代文及时调整内部机构,组建4个土方作业队、2个桥梁队和成立预制厂,给每个队配置了机械设备,工程技术人员分段分片包干,全面推行技术承包和岗位责任制,将施工进度、质量与个人收入挂钩。队与队、段与段、片与片很快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竞赛局面,施工进度突飞猛进,施工质量一路领先。1993年第一季度全线施工大检查,刘代文负责的施工标段获得质量进度第一名的殊荣。为此,沪宁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将投资9000多万元的B1标8.3公里作为“奖励”工程交给刘代文。

跨塘改河工程是施工的难点,按正常工期至少需要3个月。烂泥塘里机械无法作业,刘代文组织全部人马出动、脸盆、水桶、铁锹、甚至连饭碗都用上了,每天24小时轮换作业,苦战26个日日夜夜,终于提前完成了改河施工任务。

江南阴雨天多,粘土含水量大,进入7月,高速公路施工一度陷入低潮。刘代文及时调整兵力部署,花10多万元购买了10多万平方米塑料布,给施工作业面搭“天棚”,雨过天晴揭开塑料布继续施工。同时增加机械旋耕翻晒次数,在泥土中掺石灰加快水份蒸发。按规定每上20厘米厚的土层,必须夯实一遍,他们却坚持每增加10厘米就夯实一遍,确保了施工进度与质量,沪宁高速公路指挥部多次组织全线质量进度大检查,他们均稳获全线第一名的奖牌。

精品工程铸辉煌

竞争出精品工程,竞争造就强者,也铸就新的辉煌。 

刘代文在沪宁高速公路一炮打响,南京麒麟互通立交桥、南京城东干道空军油库铁路跨线桥、南京花神庙高架桥、南京新机场路、苏州市驾驶员考验场、锡澄高速公路N12标、广靖高速公路M1标、苏州工业园区青秋浦大桥、南京汉中门立交桥、新长铁路10标、31标、乍嘉苏、宁靖盐、苏嘉杭高速公路等一大批国家和省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先后到手。

在承揽的诸多工程施工中,最令刘代文振奋的是当属南京城东干道工程和青秋浦大桥工程。

1996年,南京城东干道上马,该干道空军油库铁路跨线桥(12标),由主桥和三个匝道组成,其主桥长220米共11跨,桥面宽35.5米,匝道桥长200米,桥面宽8.5米,项目总投资2400多万元,是全线仅次于秦淮河大桥的“二号工程”。

4个月时间建成一座投资达2400多万元的高架桥,这在南京市政建设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为确保全段创优,刘代文精心组织制定创优规划,局科研处调来4名建桥专家现场指导,运用科学严密的“菲迪克”条款做技术导路,一切按标准、按规范操作;编制钻孔砼灌注施工程序,以确保分步分项质量控制;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奖罚措施,将组织管理、技术监控、质量检测、原材料把关运用于施工的全过程;对安全质量实行一票否决制,奖罚分明、奖惩兑现。施工中,坚持在各个环节上严格控制工程质量,一是从原材料抓起,杜绝劣质材料的使用,对所有进场材料都要进行取样试验,既使甲方供料,也坚持了再试验,主动清退了70余吨含泥量过多的不合格石料和30余吨含泥量过大的河沙。二是坚持自检、互检、抽检相结合,并服从监理的检查指导,按时申报完整的原始材料。三是在计量、施工计价时进行严格的复查,从而确保了各个环节中创优规划的落实。四是投入数十万元定做大块钢模板,以保证砼浇注不变形,并派专车到浙江购进脱模剂以增强砼成型后外观美感性。

艰苦卓绝,志在必胜。1997年1月9日,南京市领导率有关部门在城东干道隆重举行竣工典礼,面对雄伟壮观、凌空飞架的跨线桥,南京市民、市领导和专家们不尽感慨,宣称是“建桥史上的一大奇迹!” 

当南京市民庆贺城东干道胜利竣工,颂扬建设者丰功伟绩时,刘代文又率队完成了南京北匝道和花神庙立交桥工程之后,告别金陵,挥师东进,一场更加严峻的挑战又在向他们招手。

青秋浦大桥长446米,宽45.5米,全桥共14孔,双向六车道,结构体系主桥为不等跨单箱双室变截面三向预应力砼连续箱梁,引桥为等截面单箱三室钢筋砼连续梁,采用先进的挂篮悬灌新技术施工,工程总投资6645万元,是苏州市迄今规模最大,国内同类型桥面最宽、箱梁最薄的公路桥。大桥技术含量高,工期12个月。

面对条件苛薄、工期紧迫的严峻现实,作为大桥施工总指挥的刘代文没有退缩,迎难而上。为保工期,他们把全桥施工分为三个阶段,采用倒计时工作法,只准提前,不准拖后。江南多雨,大桥施工中有5个多月阴雨连绵,工地汪洋一片,刘代文和职工们一起冒雨大干,雨点啪啪地打在脸上、身上,直往脖子里灌,但却没有一个人后退。职工们称青秋浦大桥是“雨中桥”,是在泥水里抢出来的一座桥。

青秋浦大桥,最终被评为部优工程,并申报国优工程。

科技创新树名牌

在长期的施工实践中,刘代文深深明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依靠科技、走名牌战略之路,企业才能发展壮大、才能占领市场。

刘代文项目部自1992年进入苏州以来,他们通过引进、内培外训,使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由10多名发展到500多人。开展技术革新127项,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48项,有4项科技成果获奖,并获得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通过技术革新为国家节约工程投资300多万元。他们所承建的20多项工程中,沪宁高速公路苏州段获国家最高质量奖——鲁班奖,苏州工业园区青秋浦大桥工程获部优一等奖,三项获省优良工程,13项获市优良工程,在江苏建筑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市场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刘代文自担任项目长以来,就十分注重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工作生活环境。政治上关心他们成长进步,先后有6名技术干部入了党,4名被提拔到项目部领导岗位上,13名技术人员被提升担起了分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重任。工作上给职给权,大胆使用、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生活上关心他们的冷暖,热心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对大龄青年,刘代文积极为他们介绍对象,主办婚事。凡愿来苏州项目部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一律大开“绿灯”。技术干部在工资奖金、住房分配上享受优惠待遇。近两年,外单位有30多名技术干部自愿来到苏州项目部工作,去年分配给一处的61名大中专毕业生和技校生,刘代文就一下接收了58名,给企业注入了勃勃生机,增强了竞争能力。

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是刘代文的又一做法。对分配来的大中专毕业生,他都要放在一定的岗位去试。行,继续使用或提拔;不行,就立即调整工作岗位。

工程施工,科技创优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他们中标的每项工程,开工前刘代文都要成立科技攻关小组和QC小组,自己担任组长,确定攻关项目。去年8月,他们中标了宁(南京)靖(江)盐(城)高速公路U1标8.5公里,投资1.25亿元的施工任务,由于当地大大低于海拔线,被称为高速公路的“禁区”。担负施工后,刘代文组织攻关人员进行专项攻关,在确定“真空堆载预应法”科研项目的同时,他主动多方联系,与江苏河海大学达成共同研试的协议后,迅速组织科研人员展开研制,采用该法施工的209米路段进行评定后表明,路基固结度好,工期比常用方法提高一倍以上,成本降低43%。江苏省有关部门决定,在全省建筑行业推广运用。为我国在特殊软地基铁路、公路、工业与民用建筑提供了先进的施工技术。苏州青秋浦大桥是我国与新加坡最大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的重点工程,技术含量很高。施工后,刘代文与中铁二十局科技开发公司联手攻关,他们自行研制了挂篮设备,先进的悬灌方法,成功的攻破了目前我国尚处在探索阶段的砼三向预应力施工方法和桥梁双幅平衡悬灌中的难题,使悬灌周期由原来的1个月提前到7天。工期比计划提前13个月完工。工程优良率达98%,受到新加坡桥梁专家和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总裁陈绍东的高度评价。该桥被评为部优一等奖,现正在申报国优工程。科技实力的增强和一批名牌工程的展世,拓宽了苏州项目部的市场面,市场由苏州迅速扩大到无锡、南京、苏北、苏南、浙江、内蒙等地,成为一支强大的施工劲旅。

刘代文为了企业的发展,为了给三秦父老争口气,他既要指挥几个工程的施工,又要跟工程信息、投标参与竞争,他没有休过一个星期天、节假日,一年没有多少与妻儿团聚的时候,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和事业之中。7年来,他仅回过一次老家,在家只呆了5天。《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央电台、电视台、《陕西日报》等数十家新闻单位先后报道过他的事迹。

刘代文用心血、汗水和智慧,白手起家,独闯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以实际行动铸造了辉煌的人生。 (王成忠唐兴荣)

上篇:没有了
下篇:铁旅时代纵横 建筑国企先锋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0/3/20000327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0-03/27/33180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