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头有一组某地历年评选劳模的数据,稍加留意,发现无论是全国劳模,还是省劳模,一线职工所占比例一年比一年少,带各类“长”字的劳模则逐年上升,劳模大有为“官模”取代之势。
劳动模范,本意是指生产一线职工群众中,无论是工作业绩,还是思想境界都堪称楷模的优秀分子。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企业经营者在经济发展中愈益显示出重要的作用,将其中杰出代表评选为劳模未尝不可。但评选的劳模中,如果让“官模”唱主角、占多数,则与劳模评选的初衷大相径庭。
把关不严是劳模“官化”的一个原因。不少地方虽有文件规定,企业经营者比例不得超过多少,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出现偏差。所谓的“比例”根本起不到应有的约束作用。导致劳模“官化”的另一个原因是长官意志作祟。少数地方党政领导对待劳模评选存在着不正确的认识,认为把劳模称号给企业经营者比给一线职工群众更管用、更有“效益”,可以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企业乃至一个地方工作的开展。
令人欣喜的是,劳模“官化”现象已引起各级党政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笔者愿各地这些措施更硬一些,使生产一线真干苦干的人,能多有几人当上劳模。 ■何应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