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海春
三月以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先后十多次出现浮尘、扬沙、沙尘暴天气,使本来“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春日,变成乱风渐欲迷人眼的黄天,使北方城市、农村生产生活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突出的是3月6日,北京出现了近十年来最严重的沙尘天气,沙尘短时内使空气中的尘量上升了八九倍,能见度不足三公里,城市一片昏暗,黄沙浮尘飞舞,使得行人难以行进,头戴丝巾的姑娘们又成为街头一景。因沙尘影响,当天有53架飞机迫降天津、石家庄、太原,另有3架进港航班空中返航,9架进京航班取消,8架出港航班取消,从北京出港的航班延误319架左右。3月26日至28日西北东部、华北、东北南部再次出现大范围扬沙和浮尘,甘肃、宁夏、内蒙、陕西中西部出现沙尘暴,上海、南京等地出现泥雨,街头市民用衣服包着头行走,西安高楼上的大型广告牌被大风刮落,砸坏停在下面的三辆汽车,北京的大风更是闯下大祸,3条人命随风而逝,7名民工随风从楼上坠落,其中2人救治无效死亡。至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将无法弥补。
据专家考证,我国有8大沙漠和4大沙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除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库姆塔格和内蒙古的巴丹吉林等少数沙漠是在地质时期形成的以外,其余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新疆)、柴达木沙漠(青海)、腾格里沙漠、库布齐沙漠(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河套平原西南)和浑善达克沙地、毛乌素沙地、呼伦贝尔沙地(内蒙古)、科尔沁沙地(西辽河中下游),都是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人造沙漠”。在距今5000年至8000年的全新世中期,中国北方曾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的古人类到此生活,在沙漠中大量的史前人类活动遗迹,便是最好的证明。在进入铁器时代以后,由于人类大量砍伐森林、开垦耕地以及修筑军防工程,使脆弱的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地下伏沙出露、飞扬,从而形成了沙漠和沙地。
近代,由于人类活动和战争的破坏,我国西部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仅张骞通西域的两千多年来,就发现有楼兰、米兰、汉且末、精绝、喀拉墩、卡拉当格、园沙、丹丹乌里克、玛扎塔格等九座古城被沙漠吞噬,深埋在沙漠腹地,当年的丝绸之路已无路可走,有的地方早已沦为奇旱无比的死界。我们再看看黄土高原,两千年前,并不缺少绿色,森林面积曾达4.8亿亩,森林覆盖率曾达53%,到处是“临广泽而清流”,公元413年,匈奴首领赫连勃勃率10万之众,还在陕北横山一带,筑成规模宏大的统万城,直至唐代,统万城仍为塞北重镇,而今统万城也早已烟飞灰灭堙没在毛乌素沙漠中去了。后来的各个历史阶段,以及建国之后,多次掀起大规模的毁林毁草垦荒高潮,使生态环境极度恶化。而今,西藏的森林覆盖率只有5.84%,甘肃只有4.33%,宁夏只有1.54%,新疆只有0.79%,青海只有0.35%,陕西略高一些为22.87%,多集中在秦巴一带,分布不均,水土流失面积仍达13.75万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积的67%。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到367万平方公里,还以每年1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全国土地沙漠化面积达到262平方公里,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大。经专家实地考察,仅张家口洋河中段,不足百公里的范围内,密布着新出现的几个不大不小的沙漠,总面积在1.4万公顷以上,每年向北京输沙近百万吨。目前沙漠已入侵燕山腹地丰宁县的潮白河上游,距北京怀柔县仅18公里,一遇刮风,北京的天便失去蓝色,而是一片混浊,一片黄色。首都如此,大地奈何。
沙尘暴即将过去,可历史是一面永恒的镜子。西部大开发,激荡着人们的热血,而风沙掩埋的文明和凄怆破碎的黄土地以及累累发生的沙尘暴又告诉我们,今天的西部,不仅需要热血,更需要科学与理性,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正体现了中央西部大开发决策的远见智慧。我们更应该学习我国植树英雄87岁的马永顺带领全家18口人植树造林的事迹,学习日本友人94岁的远山先生投身中国20多年种树治沙的精神,为我国可爱的祖国添一片绿色,添一片绿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