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省工业实现了扭亏增盈,特别是一些多年经营状况不佳的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了扭亏,出现了大的转机。但是总量偏小、所有制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一时难以解决,使我省工业的发展仍存在着运行质量不高、缺乏活力等困难。
——一些老亏损企业相继盈利,新亏损企业又不断出现,且大部分国有企业经营情况没有明显好转。今年5月末,全省规模以上亏损工业企业有1140户,亏损面达48.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891户,亏损面为57.1%;全省亏损企业亏损额达20.7亿元,平均每户亏损182万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19.11亿元,占全省亏损额的92.3%。
一工业经济效益好转受政策性因素的影响比较强,效益持续增长后劲严重不足。虽然采取了“债转股”等政策,但大多数企业的债务负担仍然沉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71.04%。去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军工企业的支持力度,但部分军工企业生产形势依然较差,对全省工业效益的彻底好转有负面影响。此外,企业办社会、离退休人员负担过重、下岗职工不断增多等问题也影响着国有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普遍较低,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要求。我省国有企业比重大,建厂时间长,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较深,观念较为落后,不少企业都存在着经营粗放、管理不善、监督不力等问题,因而市场竞争力不强。
一企业经济效益好转的基础还不十分牢固。今年以来工业生产速度加快和经济效益好转建立在前几年生产低速和低效的基础上,并得益于多年来对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加之少数大型企业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大部分企业效益不好的实际情况。此外,国家政策性因素所起的作用只发生在我省的部分行业和企业,破产、兼并、“债转股”的落实难度较大,使企业难以进行结构调整。由此可以看出。今年以来我省工业速度的加快和效益的提高带有相当程度的不稳定性、机遇性、恢复性和局限性,所以切不可盲目乐观。
本报记者田勇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