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三
在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职工们普遍有个规律,一有难事、心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王主席。因为王主席能理解他们,千方百计帮助他们。
八十年代末,厂里职工子女的就业压力逐年加大,劳动服务公司无力承担,100多名职工找王绍棠反映。他把这个问题记在心里,多次同厂长及有关部门协商,从不多的工会技协费用中拿出60万元,与劳司联办了3个厂子,解决了157名职工子女就业问题。
建于六十年代的职工食堂,由于年代久远,疏于修葺,水泥地面已是坑坑洼洼,屋顶漏雨。职工就餐,天气好时蹲在外面吃,下雨了在食堂里捡不漏雨的地方站着吃,但厂里资金紧张,一时无钱维修。王绍棠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从工会出资,跑前跑后,整修了天棚,粉刷了墙壁,安装了灯具,铺了水磨石地面,配备了桌凳。每当职工们坐在洁净舒适的饭堂,吃着热乎乎的饭菜时,他们总是感慨地说,如不好好干,就对不起咱王主席。
近些年来,企业经济增长缓慢,职工住房欠帐较大。房改实施后,王绍棠做了大量地调查工作,征求了多方面职工的意见后,在职工代表大会上提出职工集资建房的建议,得到代表们的一致同意,为厂长解了一道难题。1999年,17栋家属楼竣工,872户职工搬进了新居。前几年在农村居住的职工达600多户,五六年都住不上厂建房,今年新婚的职工都有了房住。
光阴似箭。16个春秋过去了,王绍棠以自己的作为证实了工会大有作为,他先后被授予优秀工会工作者、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称号。他所在单位工会也先后被评为市、省、全国模范职工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