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勇 李祖坤
陕西是国内外有名的文物旅游大省。作为旅游大省的“关中文物最韩城”来说,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还有多远?陕西只有一个秦始皇陵进入“世界文化遗产”,而古老的西安城却因大拆迁、大改造、大建设,在秦汉隋唐的底座上冒出一个楼群林立的新西安。虽然市内还散落分布着大雁塔、钟楼、鼓楼外,地面建筑哪里还能令人仿古怀旧呢?难怪西安市曾多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都被拒之门外!而小小的山西平遥古城原本默默无闻,自被批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当年旅游收入就翻了40倍。
韩城,历史文明悠久。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夏商时称“龙门”,周初号“韩国”,隋开皇十八年(598)更夏阳置“韩城县”至今。自古以来,这里一直崇尚文教,历代名人辈出,该市现有各类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83处,古建筑146处,特别是元代建筑多达31处,占陕西元代建筑90%以上,居全国1/6强。其中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禹庙、司马迁祠、陕西十四世纪以来保存最为完整的县市级文庙建筑群。城内元代建筑之多为全国各县城之冠。明崇祯十三年(1640)以砖筑韩城,历五年而工程告竣。城内街道及大小巷道70余条。自明代就有“南门达北门、街宏而端;东门达西门、巷修而蛇”之规模。韩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突出体现在老城区的大批古建筑和民居住宅方面。该市的方针是抓重点、保特色,一是加强对文庙、城隍庙、东营庙等元明清古建筑“一条龙”的维修保护;二是着重抓“一条龙”街道格局的保护,即以老城区北部高台上金代赳赳寨古塔为龙头,中部以南北走向的明清古街道——金城大街为龙身,南部以古毓秀桥为龙尾,两侧的街巷为龙爪,保持青砖、灰瓦、坡屋顶的传统建筑风格不变,逐步把部分危房修旧复古,对“一条龙”的周围地带的建筑也要求与之相协调,以显示古传统风貌的整体效果。
韩城市在具体处理经济开发与文物保护的关系时,注意从长远利益出发,不使文物遭到损害。为了更好地保护老城区整体古风貌,该市早在80年代末就开始开发建设新市区,将原在老城的市政府和各部门陆续迁出。市领导注意到随着城市中心的转移,势必造成老城区人流减少,市面冷落。只有保持老城区的繁荣,才能促进古城传统风貌的保护。为此,先后建设了广场市场、饮食一条街、蔬菜批发市场。并把新建的司马迁书画院、司马迁自修大学、教师进修学校等文教单位放在老城区。
目前,韩城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硬、软件方面都有着厚实的基础。1997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山西平遥古城时指出:“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而韩城比较完整的古城风貌,完全称得起这样的评语。韩城和平遥都是1986年12月经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具备的条件,韩城也同样具备(除了古城墙以外)。按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三个标准——一是文化或自然遗产在世界上所具备的独特价值,(韩城独一无二的元代建筑群);二是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保护该遗产的积极性(古城的保护、维修,地方政府全部迁出建设新市区);三是该遗产相关环境的协调及不协调状况的整治克服程度(韩城市政府对这方面治理的非常出色)。韩城已基本具备上述三个条件。眼下就是地方政府该怎样成立专门组织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近年来,中国已有近30项世界文化遗产预备项目清单,陕西有5项围(西岳华山、西安碑林、唐大明宫、汉长安城遗址、西安城墙),在这些清单中,以整座城市申报的还没有,如韩城能跻入申报“世遗”行列,当是陕西独一无二、最具有竞争实力的一张王牌。当然,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竞争是很激烈的。据悉,国家文物局每年计划从预备清单中选择2处左右符合条件的项目,有计划地申报,而审议又有着非常严格的程序。因而,韩城进入“名录”之路可能还要走很远,但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的故乡,理应抢抓机遇,拼搏争取,否则,拥有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名城的韩城就太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