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江慧
北川先生是我认识的第一个“老外”。
他有一双乐观而慈爱的眼睛,在他那高挺的鼻梁下面,那薄薄的两角微翘的嘴唇,仿佛向你绽出一个欣慰和悦的微笑。他就是这么亲切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认识他是18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刚从学校毕业分配进厂——我国最大的彩色显像管厂。这个厂一期工程的生产设备都是从日本引进的,当时设备正处于紧张的调试验收阶段,由于工作上的需要,使我和北川先生有了接触。在我印象中,“老外”不是金发碧眼,就是黑脸白牙,而北川先生虽然也是“老外”,但是他的肤色与我们相同,又同是东方人,因此见到他时我竟然一点也不觉得陌生。日本人办事认真,这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在和北川先生相处的日子里,对这点我体会颇深。
外表看上去北川先生是那么的温文尔雅,可是干起活来他却浑身冒着一股“傻气”,而这股“傻气”实在是太可贵了。人需要一种精神,一个民族更需要一种精神。日本从一个资源匮乏和战败国能迅速成长为世界级经济强国,民族精神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从北川先生身上我看到了一种精神,让我对日本民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和北川先生的日常交往中,你根本听不到任何“为国争光”、“为民争气”、“为事业奋斗”之类的豪言壮语,但是实际工作中,我却发现他对自己所从事的每一项工作,都追求最优秀的业绩,最光彩的结果,哪怕是一件最普通不过的小事。这种精神也正是一个国家通向文明、富裕、发达的必由之路。
北川先生不但热爱工作,而且他是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对中国人民表现出十分友好的感情。他曾很自豪地让我看一幅出自他手的摄影作品——《工厂的早晨》:那是正在建设中的彩色显像管厂,一位年轻的姑娘英姿飒爽、昂首挺胸地向着太阳走去……他微笑着说:“你看这朝着太阳走去的姑娘,不正象征着改革开放、充满生机的中国吗?”他这样说时,对中国的热爱自如地展现在眉宇间。看着这幅摄影作品,我的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美好明天的憧憬和希望。
八十年代初,百废初兴的祖国还贫穷落后,地处大西北的古城咸阳文化生活更是单调贫乏,过惯了优越生活的日本专家,面对白天紧张的工作,晚上寂寞孤独的日子,相当一部分人思乡心切,苦闷至极。其中一日方技术人员借酒浇愁,导演了一场“风波”,至今令人记忆犹新。那是1982年4月5日,当时日方有四名专家回国,中日双方在宾馆举行小型告别宴会。在这次宴会上,日方一个叫崛要的技术人员在屏风上贴了一张标语:“飞田、大岛、川奇……祝贺你们临时出狱”,崛要的行为给宴会蒙上了一层阴影……而北川先生却能很好地调整自己,把生活中的孤独和寂寞化为工作中的动力,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默默珍藏在心里,表现出良好素质和修养。
一晃18年过去了,如今我国最大的彩色显像管厂已经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路子,想起那难忘的创业岁月,北川先生又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他那双乐观而又慈爱的眼睛,那高挺的鼻梁下面薄薄的两角微翘的嘴唇,仿佛永远向你绽出一个欣慰和悦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