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8月28日

陕西工人报公众视角 韩城离“世界文化遗产”有多远 (特)字不特 图片新闻 郭冬临展示真诚本色 初遇老外 (鼓楼华桥)站台票 图片新闻 触摸善良 形形色色的“都市病”

当前版:第A4版:公众视角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公众视角
04

(鼓楼华桥)站台票

文/周继厚

1992年铁道部门发售新的站台票以来,这种设计考究、图案精美、规格统一的票券便引起了收藏者的浓厚兴趣,成为一种独特新颖的收藏品。各地火车站,都将本地区最有特色的名胜古迹、自然风光、著名建筑纳入方寸之中,作为本站的“名片”。最近,贵阳火车站推出“鼓楼花桥”站台票,深受收藏者喜爱。

鼓楼花桥,是贵州侗族村寨特有的建筑,被誉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华夏建筑艺术的奇葩”。近年来,贵州高原兴起一股“鼓楼热”,艺术家常将鼓楼花桥作为绘画、雕塑题材;风景旅游胜地也纷纷修建鼓楼花桥;邮电部还发行过《贵州侗族鼓楼》邮票。

站台票左边是鼓楼。鼓楼是侗寨的公共建筑,因楼上挂有遇事报信的皮鼓而得名。但其功能和用途不仅局限于此。它既是侗寨及族姓的标志,又是村寨政治活动的中心;既是侗家待客社交的所在,又是传播知识的课堂;既是举行纪念祭祀活动的会堂,又是从事文化娱乐的场所。仅就文化娱乐而言,每到逢年过节、吉庆喜乐,族人都身穿盛装,聚集在鼓楼里吹芦笙、踩歌堂、唱大歌。

每个侗族村寨都有鼓楼(较大的村寨还有多座)。鼓楼一般为7层、9层,有的多达15层。在侗族聚居地区现存鼓楼200余座,较早的已有300余年历史。鼓楼皆为木质结构,以木椎穿合,不用一钉一铆,严丝合缝,结实牢固,显示了侗族同胞高超技艺和聪明才智。楼身用数根合抱粗的“杉木王”为主柱,从地上直竖楼顶,四周又用十余根粗壮的圆木做衬柱,排排站立、雄伟壮观。鼓楼下部为大厅,是人们活动的场所。呈多边形,宽敞豁亮,冬暖夏凉;中部层层紧缩,重檐翘角,雕梁画栋,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上部呈宝塔形冠冕,饰以宝葫芦或如意头,极具装饰美感,又表示吉祥平安。鼓楼造型别致,曲线流畅,古朴雅致,堪称中国建筑艺术“亭、台、楼、阁、塔、桥”的集大成。

站台票右边是亭廊式的侗寨风雨桥。一般修在村头寨尾,除起水上交通作用外,还是点缀风光的吉祥建筑。侗家认为,风雨桥可以保佑寨里的财富不会随水流走。风雨桥既是“桥”也是“楼”,二者珠联璧合。廊柱间绘有壁画,饰有雕刻,绚丽夺目,是侗族青年谈情说爱的好地方,所以又称之为“花桥”。

这枚站台票,描绘了鼓楼矗立,花桥横跨,山水辉映的侗寨风光,使收藏者足不出户就可观赏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观。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