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贫困县里敲响的警钟

2023年10月26日

文/朱玉 吴亮

政和县位于闽北山区,地处福建省南平市、宁德市及浙江省丽水地区交界处,全县22万人中有9万人生活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区。由于地处偏远,加上自然灾害频繁,政和长期以来是福建省最贫困的县之一。

去年10月,政和县爆出买官卖官大案,原县委书记丁仰宁收受贿赂、大肆卖官非法所得100多万元,同案涉及大小干部200多人。

政和县部分干部群体腐败的原因是什么?记者三下政和采访,目睹的一件件铁的事例向我们敲响警钟。政和县的教训告诉我们,背离了“三个代表”的方向,我们面对的将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政和县民谣:贪官不贪官,“豪宅区”里看;群众盼脱贫,干部住“宫殿”

在政和县城东南,有一片醒目的“豪宅区”叫做元峰庄,林立着500多幢“小洋楼”,小洋楼大都是三至五层,造价二三十万元,好的要四五十万元。

为方便采访,我们找到一位当地人作向导,请他带路,夜访元峰庄。

元峰庄共分七弄,里面的“小洋楼”多数是九十年代建起来的。夜色中,我们走过一栋栋外贴瓷砖、装点着铁栅或不锈钢门窗的四五层小楼。带路人向我们介绍说,“小洋楼”里住的大多是三四口之家,一些房子还长期无人居住。果然,时间已过晚上21时,一些房子门窗紧闭,灯光全无。

元峰庄的路灯、绿化等公用设施并不完备,道路也不平坦,但借着模糊的光线,可以看出宅子的主人为修建住房所下的功夫:通向自己住宅的小路被主人压平拓宽,有的还修建了缓缓的坡道,偶尔有人出入,从门缝一角,我们看到的是即使在大城市里也称得上精美的装修和家具。

在一位科级干部的家中,我们了解到,他家住的是一套砖混结构四层楼房,建筑面积327平方米,客厅、厨房、楼梯面均为花岗岩地面,卧室内铺硬木地板,栏杆为不锈钢,铝合金窗,镀膜玻璃,外装不锈钢防盗网,主人自报购地费用3万元,建房总造价18万元。

然而,就在距县城不到一公里处,农民住的仍是黄泥黑瓦的土坯房。

是不是政和县的大多数干部和群众已经富裕到可以自建楼房的程度呢?

一名老干部给记者算了笔账:“我干了一辈子革命,每月工资才900元,除去生活费,一辈子也建不起这样的小洋楼。江总书记说共产党要做‘三个代表’,我看政和县不少干部啊,就是三个不代表!共产党的干部,不就是为百姓谋利益吗?可他们只谋取自己的利益,看看他们的房子就知道政和为什么还这么穷!”

政和县一位老干部一针见血地指出:“政和县的一部分干部越来越富,和群众的距离越拉越远,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也随之丧失。干部手里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如果只为少数人谋求私利,就会失去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条千年古训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呀!”

贪官丁仰宁的心灵独白:“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当官不收钱,退休没本钱”

政和县部分干部的豪宅问题,被老百姓称为“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个自身不正的上梁,就是政和县的前县委主要领导。1999年10月,原政和县委书记丁仰宁因买官卖官、收受贿赂及非法所得100余万元被捕。

据丁仰宁交待,在政和县任职3年里,他收了135人送的钱。1997年春节,他收了别人来拜年时送的10万元,1998年春节收了约20万元。1998年6月,政和县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临近1999年春节时,许多灾民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安置,丁仰宁回南平过年时却带回一个鼓鼓的提包,装的是总数不下几十万元的大大小小的“红包”

在糖衣炮弹的攻击下,政和县一个个大送其钱的干部被提拔、重用。在丁仰宁任县委书记期间,共研究科级干部任免9批527人次,其中在研究前由丁仰宁个人直接提出干部提拔、调整人员名单的有6批287人次;另有两批是他大幅修改组织交给他审阅的名单之后,提交县委书记办公会议研究的。处级干部的推荐,基本上是丁仰宁一个人定方案不开书记办公会和常委会就直接上报。绝大多数送钱给丁仰宁的人,都能在他的“帮助”下得到一个相应的“官位”。司法机关查明,丁仰宁在政和县任职不到3年内,收受贿赂和“红包”、礼金及非法所得共计人民币107万余元、美元5292元以及贵重物品等,被判处无期徒刑。

不只丁仰宁,政和不少干部都赤裸裸地将当官作为“致富”的捷径。政和县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做生意会亏本,搞种养没市场,办企业无销路,只有当官最“赚钱”。一些干部之所以“执着”买官,就是将此当成一种一本万利的投资,花多少钱就想捞多大的官。同时,这些干部从已到手的官位中也得到实惠和补偿。

一个“迷信书记”带出一个迷信风气,政和县一时迷信沉渣泛起

经济上的腐败和思想上的堕落是一对连生体。政和县“买官卖官”的一些领导干部,在私欲膨胀的同时,也成了唯心主义有神论的俘虏,他们靠虚无缥缈的菩萨神道自欺欺人,掩盖内心的恐惧和心虚。

促使丁仰宁跨出卖官鬻爵一步的“动力”之一,竟源于他的一次算卦。在上任前的一天,丁仰宁和老婆到庙里抽了一个“上上签”,说他是“百万富翁”,当时还清贫的丁仰宁对此深信不疑,自认为他的发财是“命中注定”。由此,丁仰宁对建寺庙格外热心,倾力支持,甚至要申请银行贷款建庙。

有了这样的一个身为共产党员的“迷信书记”和一批迷信官员,经济落后的政和县城一时迷信沉渣泛起,香火鼎盛。从1995年起,县城周围建起的大小寺庙就有8座,加上前几年修建的,仅2万人的政和县城就有各种寺庙十几座,其中只有一座寺庙是经有关部门正式批准修建的。庙宇占地面积小的约100平方米,最大的1309平方米;投资少的两三万元,多的100万元以上。庙宇已呈“围城”之势。在这股建庙歪风中,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包括一部分主要领导干部成了热心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1998年,政和县的一些领导打着发展旅游、恢复文物、建设公园的名义,决定建设一座“七星塔”。县里成立了专门的“建塔办”,拨款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还多次向全县发出“公告”,在机关和干部群众中进行“募捐”。当地干部告诉记者:“县领导带头,几乎所有的干部都捐了钱,多的上千元,少的也有上百元。”就连在外工作的政和人,也收到了政和县寄来为修塔要钱的红贴子。“建塔办”共募款180万元,“七星塔”于1998年8月“顺利开工”。当地群众告诉记者,这座塔是用来“镇妖”、“避邪”的,也是为了“让当地人能出大官”。群众将此塔称为“风水塔”

在政和,一些封建迷信活动公然在大街上进行而无人制止,一些信徒抬着泥菩萨招摇过市,竟雇佣100多名小学生在前面开道。县城里的迷信风刮到乡村,一些村也仿效捐资建庙,有的村民在交不起孩子学费的情况下,还被迫借钱捐钱建庙,在社会上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这样,一个怪圈在政和县形成,迷信活动因有干部撑腰而甚嚣尘上,无所顾忌;腐败分子因为有诸路“菩萨”“保佑”而不惧怕恢恢法网。但政和县老百姓眼中看得明白,他们说,当初干部们带头烧香拜佛,是为了求财求官,他们卜卦求签,是问能否过关;最近香火又盛,是因为普遍开展的“三讲”教育使有些人提心吊胆,坐卧不安。

正本清源,只有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我们的党才能带领群众共同走向富裕

政和县问题的严重性和干部群众对政和县问题的强烈反映,引起了福建省和南平市领导机关的高度重视。丁仰宁最终受到应有的惩处,他的腐败的同伙也分别在接受调查或依法审理之中。

痛定思痛,政和县部分干部的腐败行为,将一个严肃的问题提到了人们面前,作为党的基层干部,为什么丁仰宁如此肆无忌惮,却得不到有效监督?党的基层政权怎样体现“三个代表”的要求?

在丁仰宁事件暴露在光天化日后,新的政和县委、县政府面临的是这样一个烂摊子:财源匮乏、生产性资金投入不足,缺少科技含量高、拉动力强的经济建设项目,财政收入连续两年下滑,已倒退到1996年的收入水平。22万人的政和县1999年地方财政收入仅3426万元,加上省里的各类财政补贴2600万元,还不够发工资的。在福建省人大财经委组织进行的评估中,全省60个县和县级市综合经济实力排序,政和县经济发展水平得分为19.8分,列全省最后一名。

东峰村是政和县一个“中等水平”的村庄,张治兴等几位村民向记者一笔笔算起家里的收入账。他们的年人均纯收入仅在1000元左右。政和县有关部门在另一中等水平的村庄——外屯乡洋屯村,抽查了11户农民的收入情况,年人均纯收入最低的户600元,最高的才1500元。而在政和县城,还有3000多名下岗职工的生活十分困难。

福建省委书记陈明义不久前专程到政和县调研,他认为“丁仰宁事件”与贫困县干部建“豪宅”问题,是政和县党的基层政权建设问题的集中的反映,反映出基层工作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即忽视了党风廉政建设,没有建立起对干部有效的约束机制,在这样的地方,党的基层组织是无法体现党的宗旨和战斗力的。

政和县经济宏图未展,豪宅、庙宇先行,有违人民的期望,要政通人和,就要从严治党,要牢记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谁背离了这个宗旨,就会被人民唾弃。

上篇:没有了
下篇:关于“黑匣子”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0-09/12/33475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