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惠春谨
盛夏,每当房子燥热,浑身大汗层流不穷时;隆冬,每当房子冰冷,冻得呵手打颤不能人睡时,就不由自主地想到童年时住惯了的家乡土窑洞。
土窑洞近乎原始“穴居”,“地道战”中的地道,想它干什么?你太小看土窑洞了!别以为人家腰粗个子低,终生蜗居黄土地,土里土气,可它有一个大优点:敢于违背天意,赐给人们冬暖夏凉的舒适。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别看它钢筋铁骨,个子长得蛮高,奇装异服,洋气十足,但它生来就是一副软骨头,对天意唯命是从,甚至助纣为虐:酷暑,帮天热;严冬,助天冷。从来没有一点人情味。
土窑洞修造简单,省工省钱。选背风向阳地势,依山劈崖斩土,根据土质软硬程序,决定开口的宽、高和深浅。一般以高一丈一尺五、宽一丈零五,深二丈五至二丈八为宜,掏挖修成。经寒暑变化,待窑筒干透后,安置木门窗,垒建土炕、锅灶,再安置炕栏,就可以住人成“家”。土窑洞性格随和,为人忠厚,任凭主人在其身上怎样大做文章都毫无怨言,默默承受。在其左右崖壁上再掏挖下方上拱顶三、四尺深浅的小土窑洞,安置小门扇,称为崖门柜儿,可作为箱子、柜子放置衣服等;窑掌崖壁上可留或高或低的土台阶,放置瓷盆瓦罐,装盛米面粮食。纵使硕鼠成群结队,大兵团开来,也只能望而兴叹;再则,于窑掌崖壁开挖与人身等高的小拱顶方底洞穴,深挖二、三尺后,再向上和两边扩展,深浅宽窄不等,挖成后称为掌窑或后窑。冬天存放红薯、白菜和水果等,不冻不烂,保持新鲜;夏天放置熟食剩饭及鲜菜,两三天不会变质腐烂,亦可称为“爱妻号”天然电冰箱。
睡火炕亦是住土窑洞的一大享受。烧熟一顿饭的柴炭,足使全炕变热,睡卧其上,等于免费理疗,能起到通经活络作用。家乡人健康长寿,恐怕与睡火炕不无一定关系。
沧桑岁月,时代进化。富裕了家乡人,逐渐对土窑洞进行内装修,外装潢,使其更加坚固美观。
住惯了高楼大厦的人们,不妨利用寒暑假日或新婚蜜月,到陕北的土窑洞里住上一段时日,那里别有一番黄土风情和“窑洞文化”的历史涵蕴。它留给你的记忆将永远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