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健
八百里秦川盛产小麦。面食是秦人的基本食物。面条则成了他们的主要饭食。
秦人吃面名堂颇多。切成菱形的叫旗花面,不带汤的叫粘面,放在醋水里吃叫蘸水面,还有薄如纸,细似线,下到锅里煮不断的碱面,也称臊子面。西府,还有岐山面,眉县一带的涎水面等。吃面,也有讲究,如腊月初八,家户吃的“腊八面”,二十年晚上人们要吃长面,再配上饺子叫“金线吊葫芦”,还有吃订婚面、长寿面,表示爱情扯不断,上了年纪的人寿比南山……在吃面上,人们把精成扎咧。人们喜爱面,吃出了水平,吃出了花样,吃得津津乐道。
在关中农村,人们喜欢把面和硬揉软,擀薄切宽,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上臊子,还是调上油泼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有筋性。秦人是大苦大乐之民众。劳动强度大,所以人们喜食这种名为“biang biang”酷似腰带的宽面,可口且耐饥。吃时,没有菜也无所谓,只要调上油泼的辣子,红红的盛一大碗,门口一蹴,就咥开了。吃得是那么香!痛快淋漓,吃出了黄土汉子的阳刚气,吃出了关中老人的那种朴实与厚道,吃出了秦川妇女的那种淳朴无华来。完了,喝上半碗面汤,嘴一抹,了事。现在,人们喜食的还有扯面,其取关中优质精粉与盐水拌和,饧好后,用手扯拉即成,宽窄随人而定,油泼或加臊子均可。筷子挑起不断,吃起来有滋有味,在嘴里有咬头。陕西话说“得劲的很”!
关中人喜面,由此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面食文化。在古都西安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可以看到比比皆是的面馆。人来人往,生意火爆。店内,机器面、手工面、五花八门,花钱不多,经济实惠。就陕西而言,面是除羊肉泡馍之外的又一大众化的饮食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