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民工为何易受“伤”?

2023年10月27日

在报社里除了接到许多民工“要不到工资”“工伤之后无人管”等一些投诉外,还经常从媒体上看到许多单位或个人侵害民工权益而曝光的事例。令记者感到奇怪的是,新闻媒体在不断曝光,劳动部门也在不断处理,可侵害民工的事件仍然时有发生。

这到底是为何呢?

记者在采访中逐渐发现了其中的一些缘由来。

以民工多从事的工作以建筑业为例。建筑业中的层层分包分到最后就成了私人的天下,因为已分到了最后,其利润自然微乎其微。这些赚钱为第一目的的私人包工头,为了从中获得更多的利润,便以拒签劳动合同、延长劳动时间、不安装或少安装一些保护设施等形式,榨取民工血汗。民工在国有建筑单位承建的大工程下干活尚且如此,那些私人承包的小工程、私人民房的建筑那就更不用说了

除了上面的外部原因以外,民工的自身因素也占一定的比例。记者以为民工自身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不知法律法规。这类民工一般素质较低,只知跟人干活,其他事宜由自认为信得过的民工头儿办理,对签订合同、劳动保护、劳动时间等方面的规定不闻不问,所以自己的命运往往掌握在那个民工头儿手里,民工头儿懂得多,他们就多一份安全。倘若自己单干,只好听天由命。不过这类人在民工中占的比例较小。

自我保护意识差。这一类民工,对有关法律、法规有些了解,知道干活应签合同、加班应给加班费等一些规定,但他们对是否签合同感到无所谓,老板不提议签合同,他们也不吭声,他们甚至认为签订合同是和老板作对,倘若因签合同而被老板开销,岂不得不偿失。这类人在民工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容易获得满足的一类。这类民工往往权益受侵犯之后,原本应立即要求私人老板或有关单位尽快解决,但那些私人老板或单位大段的花言巧语和甜言蜜语以及给他们蝇头般的利益,使他们便飘飘然了,随即也就停止了继续的维权,这样以来,这些民工也就轻于向劳动部门报告,而“后遗症”便是无人管的境况,劳动部门此刻也无能为力。

民工数量大,受侵害的问题多,给社会的稳定埋下了一大隐患。因此,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而要做好这方面工作,记者以为,在对民工进行法规政策的宣传和教育的同时,主要还是应加强监管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受苦受累的民工不致再受伤害。

■本报记者 邰荣军

上篇:退休人员失踪如何发放退休金?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0/11/20001124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0-11/24/34228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