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文振
“领导”与“百忙”是常粘在一块儿的,似乎人一当上领导,任期内就注定要与“百忙”结缘,直到下了台,也还闲不住,大约是“百忙”的惯性吧。
说“领导百忙”,当然是有参照物的,这参照物想来应是“百姓不忙或不甚忙”吧。然而小百姓是否真的不忙,整日慵懒而有兴致地拢着袖子,墙根下坐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呢?笔者生于农村贫寒人家,印象中整日辛苦劳作的父母是忙得连饭都要送到地头吃的;天黑收工回家,鸡在飞,猪在叫,而年幼的孩子们未吃晚饭未洗脚就已困倦地半躺在门墩上迷迷糊糊喂着蚊子了;钱嘛,则更是拮据,孩子才放假,父母就开始为下学期的学杂费着急了……因为没有权势,同样一件事,小百姓遇着了,就要比领导多费许多事,多忙好多倍,甚至还解决不了。小百姓们这还不叫忙!盖百姓之忙,忙的只是吃喝拉撒睡、油盐酱醋茶,上不了台面,所谓“穷忙”、“贱忙”是也,自然也就算不得“忙”了。
说百姓不忙,而“领导百忙”,正好比说“小学生不忙而大学生百忙”、“学生不忙,而博士百忙”一样,很不合逻辑。事实上,大学生的作业只是比小学生的复杂些,然大学生解答这些问题的难度并不一定大于小学解答1+2。至于作业数量,则小学生恐怕不但不少于大学生,反倒要更多,因而也可以说更忙了。领导和百姓,说到底,只是一种社会分工、一种坐标定位的不同。领导,只是德性更好、才能更优些(理论上说应该如此),故而担负更高层次、更复杂一些(未必“更多”,因为有很多部门、很多人专业性、科学性极强地分工负责着)的工作而己(不能说“更重要的工作”。就像不能说狮子和兔子在食物链中谁更重要一样),因而领导毕竟德性更好、才能更优,故解决更复杂一些问题,理当不比百姓拾一筐柴火更费劲费时。如果硬说领导要学会“弹钢琴”,则同样也该教导百姓参加“钢琴培训班”,以免俗务缠身,穷忙不已了。
我们的机构很多,人员很多,多到了要精简的程度,而领导仍然百忙个不停:或是机构设计不合理,人浮于事;或是事必躬亲,忙不到点子上;或是热衷于题字剪彩文山会海,忙得心甘情愿,而故作呕心沥血状……整日百忙,腾不出时间和精力忙要紧的,这种忙,怕终究只能以量取胜,而无多少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