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维修中的“猫腻”
文/邱晓冬
电脑开始进入百姓家庭,电脑维修业也日见红火。在电脑维修过程中,一些不法业主弄虚作假,在消费者身上玩出了一个个“猫腻”。
偷换概念懵你没商量
某单位1999年7月1日购买了一台电脑及打印设备,购买时,该品牌专卖店,像模像样地开发票、填写保修卡、用户意见反馈表,同时,还指定特约维修部及上门服务联系电话等,既热情又周到,使人有一千个放心的感觉。今年8月份,电脑出现故障,打通上门服务电话,结果特约维修部忘了上门服务的承诺,要求把电脑送到维修部去。无奈何,花300元租车把电脑、打印机等全部送到100公里外的市维修部。维修人员一番左查右测,告知主机发生故障,很难修好,需换一个新的,价格是3200余元,而且特别指出“电脑不在保修期内”。无奈之下,该单位总共花了4300余元才把电脑修好,几乎花了一部新电脑的价钱。
像以上情况,觉得自己花了冤枉钱,但又说不过维修部,何况全市该品牌电脑特约维修店仅此一家,再冤也只有接受的份儿。笔者就此事咨询了消协的工作人员,他们认为在购买电脑、空调等大宗耐用消费品时,整机和主要零部件的保修期是有区别的,一般电脑整机的保修期是一年,但主要零部件如电脑的主机,保修期并不是一年,应该是2—3年(具体年限看约定)。由于许多消费者并不知情,因此,一些不法业主便偷换概念,蒙骗消费者,推卸维修义务。即便是厂家履约赔偿了维修主要零部件的费用,这笔钱也悄悄地落到了奸商的腰包。
漫天要价骗你有绝招
电脑一旦出现故障,要么到指定的维修店,要么就近找家维修部。特约维修店,往往一个市、一个区只有一家,不但路途遥远,而且难以搬运。而就近维修,消费者不但丧失了保修的权利,往往还要受一些不法之徒的欺骗。一是目前没有电脑修理费用的统一价格,二是电脑零件价格也由业主自定,三是修理时,消费者往往不可能长期守在旁边,换没换零件、换的什么零件,都是由修理者凭良心报数,何况大部分消费者对电脑构造并不精通,即使在场,缺德的维修人员照样可以玩“猫腻”。笔者的电脑曾出现故障,就近请维修人员上门修理、维修人员一番测试后断定是大问题,要求搬到店里修理,大约需维修费500元。正当我懊恼时,一位懂电脑维修的朋友从外地来做客,朋友检查后,断定是线路接触不好,只见朋友打开主机拧紧了几个电源线接头,刚才还有“大问题”的电脑,几分钟后便运行良好。我想,大部分消费者并没有笔者这样的运气。一些不法维修人员欺负消费者不知情,往往把小问题说成大问题,甚至边修理边破坏,“先把锅敲烂,再来谈价钱”,肆意捞取不义之财。
暗渡陈仓拖你下陷阱
某维修店为招生意,打出优惠维修的承诺。笔者的同事小刘,把有毛病的主机送到维修店去检查,被告知第二天可修好。当他去取主机时,店主说维修费6折收,但开出的零件费却远远高出市场上的价格,稍懂零件行情的小刘要求店主拆下零件,不修了,情愿白出6折的维修费。双方争执不下。后来在消协部门的监督下,店主才慢慢腾腾地打开主机,拆下所换零件,小刘细细一看,结果大吃一惊,原来店主换上的是劣质配件,报出的却是一种价格更高的名优品牌。更使人吃惊的是店主大半天找不出拆下的原配件,最后竟在另一台维修的电脑主机中“找出来”。好一招“以旧变新”,不法店主只这么一拆一换便能宰出近千元“零件费”。据知情人说,这种以次充好、拆东补西、虚报配件的手法在电脑维修业中已是公开的秘密。
目前,有关部门的管理明显滞后,既没有配件最高价格限定,也没有维修收费标准,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维修点,往往自定行规,甚至联手欺骗消费者。这种现象一时可能无法解决,只盼消费者多长几个心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