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企业在近日搞的一次“厂务公开”活动中,不仅公开了企业的重大决策、经营活动、业务招待费使用、领导干部收入等等情况,而且将有关领导在2000年中的两次决策“失误”也予以了全面公开。失误的主要原因、采取的补救措施、造成的经济损失、责任人应负何种责任等等,在公布栏中公布得清清楚楚。这种将“厂误”也予以公开的做法获得了职工群众的好评,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很好。
“厂务公开”工作已在各企业全面展开,但将“厂误”也予以公开的确实鲜见。这种做法好在何处?我想好就好在由此能增强职工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能调动他们的生产工作积极性。领导干部将失误予以公开,职工群众会感到企业将自己确确实实当成了主人,他们将更加关心、热爱企业,为企业的振兴和发展献计出力。而通过让广大职工全面知厂情,客观议厂政,正确务厂事,也能将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真正落到实处;好就好在由此能增强决策者的责任心,有利于他们汲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能促使他们在拍板、决策之前深入调查,反复论证,广听不同意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所以笔者认为,“厂误”不能“捂”,厂务应公开,“厂误”更应公开。
■谭贤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