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生
有位不入流的“专家”发表了他对社会的独特观察,他将城里的男人分为三个等级:蓝领骑自行车,白领骑摩托车,公仆坐小轿车。
这叫我这个非专家就搞不懂了:我从事的是宣传教育工作,按“专家”分类当属“白领”一族。可是,我骑的却是自行车——“蓝领”专车。那么,我到底属于白领还是蓝领呢?
那位“专家”还说:“白领阶层若是骑蓝领车,就很掉身份。”我又搞不懂了:我们这一带卖肉的屠夫全都骑摩托车,难道他们也是“白领”?我一个“白领”骑上一辆自行车就会“掉身份”?我倒从来没有掉身份的感觉,反而觉得骑车上班很舒服很顺溜很春光灿烂的!
我至少可以列举骑自行车上班的三大好处:第一,我是脑力劳动者,上班伏案写字,下班回家读书,活动机会少,每天骑车上下班活动了四肢,使我精力充沛。第二,骑车使人变得机敏,反应灵巧。我从家里到机关,行程3公里,要穿过五个十字路口,好几处逆行急拐弯。所以,我一上车便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最大的好处莫于过观察社会体验生活,在3千米的“征程”中,我可以看到许多精彩的生活镜头:“巧舌如簧的路边商贩,说话木讷容易上钩的乡下人;两车相撞,大动干戈的“业余拳击手”;醉卧街头的酒鬼,上街做好事的学生,搀扶老人过马路的交通民警;有个小商贩把面包打翻在地,他赶忙捡起,装回食盘,转身照卖不误……这些五彩缤纷的人生百态见得多了,便会在大脑中不断地吸收、积累、升华、裂变,最后迸发出灵感,化作文字,演变成我笔下的小说、散文,或者街谈巷议式的小言论。因这些小文章来自实实在在的生活,所以,一旦出笼,便可“弹无虚发”。
如果让我骑上带发动机的“白领摩托”,虽然速度很快,也省力气,但却没了以上的三大好处。我们单位同事老马,年龄与我相仿,身子肥得像头牛,他一直把上班视为危途:乘公交车怕挤,坐小车不够格,骑自行车怕累,想买白领摩托
又担心车祸,步行则太远。于是,他偶尔挤车、骑车、蹭车(沾领导的光)或者走路,交叉进行。最近,中年干部体检,他被查出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等七八种疾病。他见我红光满面精神焕发,硬要我传授健身之道。我笑着传经送宝:“骑自行车吧,保你百病不侵。”
老马大惊,把头摇成拨浪鼓:“那可不行,专家说了:自行车是蓝领们的专车,我们这种人骑着掉价,我早把它当废铁卖了!”
那还有啥话说,只有我骑我的蓝领车,你当你的白领病人好了。下班了马哥,拜拜了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