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各媒体和会议上大都是扭亏的成绩及增盈的战果,但我们仍无法回避严峻的现实:目前我们相当一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据统计,去年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仍有997家亏损,亏损面为40.8%,亏损额30.49亿元。其中国有控股企业763家发生亏损,亏损面达47.7%,亏损额为27.42亿元。
从总体看,过去的一年我省工业经济效益有所回升,扭转了连续六年的亏损局面,在39个大行业中21个行业盈利,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59.85亿元。尽管全省规模以上亏损企业亏损比上年下降了25.5%,但亏损额仍在30亿元以上。我省工业经济的增长速度和综合效益之所以与全国有较大的差距,企业亏损面较大,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工业经济效益的回升带有较强的恢复性质,特别是当前工业生产的较快增长、利润总额的大幅度提高,主要是靠少数大企业的拉动,大多数企业的自我发展和创新能力仍然不足;二是在工业整体的扭亏因素中,国家实行核销呆坏帐准备金、债转股、企业技改贴息及石油调价等政策性因素起了相当作用,而科技进步与加强企业管理的作用并不明显;三是阻碍经济良性循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就我省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看,工业结构产业层次低、体制缺乏创新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降息、债转股和价格等对企业效益回升的短期效应明显减弱,工业保持生产与效益同步回升难度加大。
近两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全局部署,国家加大西部基础设施投资,对拉动我省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目前我省投资自筹资金能力较弱,对国债的依赖性强,民间投资和企业投资仍未出现大的增长。因而全省投资在连续3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保持高速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从大局看,通货紧缩的趋势现在仍未根本缓解,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仍较突出;由于农副产品销售难带来的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导致启动农村市场的难度加大,经济运行稳定增长的内在活力显得不足,也给亏损企业走出困境增加了难度。
尽管我省经济运行和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但只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把各项深化改革的措施落到实处,今年我省工业经济仍可保持稳定良好的发展势头,企业大面积亏损的状况将会逐步得到改变。(王琦 明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