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在“张世杰状告本报社名誉权有果”的报导中也称“铜川市矿务局中心医院免去了张世杰工会副主席一职”。既然,中心医院有任免工会主席的权利,那么委托其代表行政同职工对簿公堂似乎也不为过。一介工会干部,不是代表职工,不去替职工说话,而是代表行政,这种“角色迷失”现象并非个别。其产生原因是目前工会行政化,“官化”使然,是有待于改革的体制弊端所致。可见,板子完全打在张世杰身上也确有点不甚公平。
恐怕大多数工会干部都明白:工会应姓“工”。工会是职工自己的群众组织,工会干部不是官。但长期以来,工会处在一种浓浓的行政化、“官化”的氛围之中。“官本位”、“级别意识”、官僚主义、推诿扯皮,挥霍排场,效率低下等等官场上的陋规恶习在一些工会并不鲜见,有的更甚。有些地方、企业的工会组织和一些工会领导高高在上,以官自居,发号施令,只对己负责,对自己的“乌纱”负责,同职工油水相离。当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是旗帜鲜明站在工人一边,不是理直气壮替工人说话,维护其合法权益,而是生怕犯“上”,想方设法抹稀泥,充当和事佬,甚至置党和国家政策、法令而不顾,是非不辨,站到工人对立面,替行政开脱。试想,这些已忘掉历史使命,丢掉自己权力和义务,完全“官化”的工会,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面对经济结构、劳动关系、利益格局的变化和日益增多的劳动纠纷,面对职工群众的热切期望和呼唤,逐步解决工会行政化,“官化”倾向,落实“工会法”,加快工会改革步伐,使工会真正姓“工”显得尤为重要。
■陕西省石化工会 孙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