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从哈佛女生 刘亦婷谈起

2023年10月12日

□文/张城蓉

1999年4月,美国四所名牌大学同时录取了成都外国语学校18岁的高三女生刘亦婷。

这四所美国名牌大学分别是: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威尔斯利学院和蒙特豪里尤克学院。

这四所大学均给予刘亦婷全额奖学金,即学校全额免收每年高达三万多美元的全部学费、书费和食宿费用。

世界级顶尖的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上写着:“今年,有18000名以上的学生申请我校的1650个名额。面对众多富有才华,素质极高的申请者和相对较少的名额,哈佛招生委员会极为仔细地选择了那些表现出非凡的学业、课外活动和个人的实力的候选人。委员会相信,由于你不寻常的优秀素质和综合能力,你将会在就读哈佛期间和毕业后作出重要的贡献。”

人们在惊叹之余,不禁要问,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学所看中的“不寻常的优秀素质和综合能力”究竟指的什么?为什么有些在我们看来很不错的学生,托福考试成绩比刘亦婷还高,申请名校却并没有被录取,而有些看起来成绩不如他们的学生却反而被录取了?

笔者研究了在美国教育界产生广泛影响的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找到了哈佛评估学生能力的依据。

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结构是由七种智能要素组成。这七种智能要素是:(1)语言智能,即有效地利用口或笔表达语言的能力。(2)逻辑——数学智能,即有效地利用数字进行推理的能力。(3)空间思维智能,即准确感知视觉空间世界的能力。(4)肢体运作智能,即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的能力。(5)音乐智能,即察觉、辩别、改变、表述音乐的能力。(6)交际智能,即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的能力。(7)内省智能,即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而采取适当行为的能力。

在上述七种智能中,语言、逻辑和内省智能都是我们在学校教育中所极力培养的能力,也就是家长们所看重的文化课考分,是各学校的优生都普遍具有的能力。而绘画、音乐、体育、社交却是当今学校和家长都不太看中的能力,也是在高考中不计入总分的能力。恰恰是这些我们不大看中的能力,却是美国高校普遍看中的,也是他们录取新生的重要尺度。

而刘亦婷,不仅托福成绩达到了640分,英语口语流利,思维敏捷清晰,而且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她五岁时就在电视剧《跑跑的天地》里演过群众演员,六岁时演过电视剧《桃花曲》的小主角小英,14岁出演过电视剧《苍天在上》中的市长女儿小冰;她上小学四年级时,就在“华罗庚小学数学金杯赛”中获得了四年级一等奖,六年级时获得了成都市小学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二等奖和四川省的三等奖;在全国初中物理知识联赛上获得了二等奖;初一时就在省级刊物《中学生读写》上发表作文,初三毕业时又在《华西都市报》上发表过文章;高二时被华盛顿一北京学者交流社团主席选拔为中美中学生交流计划成员,并在赴美交流期间有出色的表现;在校内的短跑及长跑竞赛中多次获得好名次;她的小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

综观刘亦婷的表现就不难看出哈佛录取刘亦婷的原因。

美国脑科学的最新研究表明,一个人左脑与右脑的协调发展往往能成就比仅用左脑或右脑的人更大的事业。语言、分析、逻辑、数字、线性、抽象思维是左脑的功能。非语言、综合、直觉、音乐、色彩、几何图形识别以及想象等形象思维是右脑的功能。我国的教育现状是右脑的负担太轻而左脑的负担太重,而创造力是建立在人的左右脑高水平协调发展之上的。

刘亦婷是一个左右脑高水平协调发展的学生。而我们的很多优生,全面发展欠佳,很多人体育及社交能力很差,是美国人眼中的书呆子,在未来的社会中很难成就大事,同时,很多人没有突出的个性表现,显示不出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创造力。而哈佛在考察学生时,不但看重眼前的成绩,更重视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全面发展的学生才是他们认为有培养前途的学生。

中美教育评价的差异,就是中西教育现状的差异。

我们的高考,事实上一直是科举制度的翻版。由于国力及传统教育思想所限,我们的教育是将天赋不同的孩子纳入一刀切的加工厂进行标准件生产,而且是以艰苦的重复训练及大量的知识灌输为培养途径的。经过这种教育选择出来的人,基础固然很扎实,但当中厌学的人也很多,因为这种学习太令人生畏了。如果不是为了今后有一份白领工作,大多数人恐怕早就中途退场了。在这种为生存而进行的学习中,不少学生天赋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被渐渐抹杀,探索精神和好奇心渐渐消失,待敲门砖的作用完成,钻研学问就成为历史了。

这种没有兴趣的学习怎么能造就大批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如果把学生形容为一辆跑长途的汽车,我们的教育是给这辆车装满油罐,油用完时车就跑不动了。而美国的教育却是给车上装少量的必备油,但是教会每一个学生寻找加油站,所以他们可以一直跑到终点。

这也许就是我们可爱的中国学生拿回了那么多奥林匹克金奖而诺贝尔奖迄今与我们无缘的原因?

美国学生考试考不过中国学生,但学生毕业后贡献却比中国学生大,这当中的原因当然不唯一,但我们科举式的教育模式却是重要原因。许多有识之士指出,如果我们的中小学教育现状不能得到彻底的根本的改变,什么科学人文等都没有前途。

好在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已经开始了教育改革的探索和实践,虽然路程很长,但曙光已现。

考察刘亦婷的素质培养经历,笔者深深感到,在目前中国的教育现状下,全面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不能全部依赖学校,家庭应当成为一个重要场所。每一个为人父母者都应当自觉地肩负起这一责任,关心孩子的成长,注意发现并悉心爱护培养孩子的兴趣,尽自己所能创造条件让孩子在体育、社交、音乐、绘画等方方面面有所表现,既重分数又不唯分数,少一些说教和束缚,多一些鼓励和参与,从兴趣入手培养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让孩子在兴致盎然的探索中成长。

上篇:没有了
下篇:先当演员再出书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1-05/21/29752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