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当演员再出书
□文/绿野
星期天去深圳书城,大厅里人山人海。原来是“还珠格格”里尔康的扮演者周某“真情”走过深圳。我爬上二楼,想看看这位真情主儿的相貌,只见到盆式帽下面半张白白的脸。
“你喜欢尔康的书吗?”我问一个女孩。
“书还没看,但他的人气正旺,我想要他的签名,追赶潮流才是最重要的。”那女孩天真地说。
我从她手里要过书,看了一下书价:58元!真象一只人气急升的大牛股。晚上正好有文学青年请我吃夜宵,问我作家成功的诀窍,我戏言道:“先当演员再出书。”不料他一拍大腿,说:“哈哈,英雄所见略同,在下正有此意。”
眼下写文章的人实在太多了,要写得惊世骇俗,老百姓爱读,出版社愿出(能卖)的书不容易;太文气了吧,没有卖点,赚不了钱,出版社不愿出;无名的文学青年,要想“小荷露出尖角”确实难于上青天。当个演员,在电影或电视上混个脸熟,一不小心就像小燕子赵薇那样一夜成名。成了名人,那情形就大不一样了:纵使胸无点墨,没关系,花点钱请个“枪手”代笔,一本“自传”便问世了。四周自然有追星族捧你爱你买你的账,开始向钱看的出版商们自然也有“追星的大人”愿为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们姑且不去考虑做了这样一个“名人”以后而出书是否会弄乱文坛,误导读书子弟入歧途——文坛本来就已经乱了,再乱一点也乱不到哪里去了,借去“速成班”先毕了业再说——人一有名,就什么都好办了,就算有点滥竽充数,或者是歪鼻子歪眼,但只要是名人的东西,“不可能坏到哪里去。”至于说文笔如何,是否深刻隽永,出名后再可慢慢进修。
几杯下肚以后,都觉得此法行得通:文学青年年轻,精力充沛,当孤胆英雄可不用替身,如果好运,说不定会成为第二个成龙。我已中年,一米七八的身材,演个事业有成的老总之类不成问题,就算正面人物已位满,不要紧,把骨子里的邪气恶念调动起来,当个鬼子汉奸之类的坏人也成。总之,只要能上镜,混个脸熟就行。
这不是假话,如果能弄个演员做做,我俩都是非常乐意的——社会风气如此,想要弄潮,都得先看看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