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养锋
儿时特别喜欢过生日,可以得礼物,可以有喜欢吃的东西吃。人过中年后便懒得去庆了,总觉得可庆的东西不多。庆什么?庆韶华已逝,事业无成?庆青春不再,老之将至?何况哲人说,人一生下来,就是不断走向死亡。那么,每一个生日不就意味着向死亡迈近了一步么,有什么可庆呢,待过了知天命之年,才真真切切体会了什么叫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便走到了该退休的年龄。回首跨出校门,年少春衫薄的时候仿佛就在昨天。
一天正笨手笨脑地学电脑,一年轻人问:你还学电脑么,我们是迫于职称考试,你是为什么呢?真的,我是为什么呢”平时挺喜欢朱敦儒那首《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青史几番春梦,黄泉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我喜欢这种超尘脱俗,适来适去,知足而乐的人生态度。
但喜欢归喜欢,自己却很难过到这种超于尘世的境界,人有时就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况且从小受的教育就是要树立奋斗目标,为希望而活着以及活到老、学到老之类。但当兢兢业业、中规中矩地走过几十年,觉得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不是一点点的时候,又觉得不如“领取而今现在”。想想古训:不进则退又不敢太心安理得地“领取”,仔细想去,人类大概从未潇洒地仅仅“领取而今现在”过。人类的祖先如果满足于而今现在,恐怕现在还停留在茹毛饮血、刀耕火种阶段。诸葛亮在南阳躬耕垅亩时,安于而今现在,最终将与草木同朽,埋没满腹经纶,盖世奇才,那有后来建功立业、名传千古的诸葛丞相。现在,人类满足于而今现在,就老老实实地在地球上呆着得了,还去探索什么太空,开发什么海洋,公然还搞什么“克隆”技术。可见人类是不安于现状的,永远想靠近终极真理,却又永远达不到,那若隐若现,时远时近的终极真理就这样引导着人类永不停竭地向前、向前。
当然,人老退休的概念毕竟不同,一个人工作过了,奋斗过了,好比远航船驶进了港湾,应该享受一种安静详和了。
但人毕竟不同于船,人有一颗最具灵性,最不安静的心,对于人来说,远方不灭。远方燃烧着一团火焰,让人总是带着期待,总不甘心自此两眼下视黄泉。远方沉默着希望,沉默着信念,让人一生都有未了的缘。我捉摸,还是中庸一点,把望眼远方和“领取而今现在”结合起来,也许会平衡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