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程门立雪”随想

2023年10月15日

□文/于凡

在今年的教师节到前夕,我突然想到“程门立雪”这句成语,由此生发出一点感想。

据《宋史》记载,杨时先后从师于北宋著名学者程颢、程颐兄弟,学得师传。杨时就学于程颢时,对程颢非常尊敬,师生关系非常融洽。杨时南归四年后,程颢逝世,杨时听说之后,异常悲痛,在卧室门口设立程颢灵位,嚎啕大哭。此时杨时已年近40,在社会上也已有很高的名望了,但他对程颐像对程颢一样,非常尊敬。有一天,杨时有问题来找程颐讨论,不巧程颐正在睡午觉。这时屋外正下着大雪,杨时为了不打扰老师休息,就与程颐的学生游酢站在一边,一声不响。等程颐醒来,外面的积雪已达一尺厚了。

杨时尊师勤学的优良品德,深受当代和后代的传颂,并常被文人骚客在诗中引用,如元谢应芳《杨龟山祠》诗中有“卓彼文靖公,早立程门雪”;清赵翼《梅花》(其一)有“单身立雪程门第,素面朝天虢国姨”;现代诗人柳亚子《怀人诗十章》(其一)也用此典:“却愧鲰生百无似,也曾立雪到程门。”可见这则历史典故的影响之大。“立雪程门”确实是一则尊师重学的不朽的佳话,杨时的美德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在今天,是否能做到尊师重教重学,已不是个人的事,而是关系到社会进退、国家盛衰的大问题。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坚持这两个“着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离开了尊师重教是不可能的。只有尊师重教,全面提高全国人民的整体素质,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有力地促进社会的先进生产力。能尊师重教,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人民的事业有生机、有希望的标志。近几年来,我们确实在尊师重教这个问题上做了许多实功,老师的社会地位已有明显提高。但应当看到,在这个问题上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如教师节到来时强调重要,节日一过,看得就不重要了;在教师队伍中,弃教经商、弃教改行的现象也不断出现;有的地方,修庙建房,争相攀比,很舍得花钱。而要修学校的危房,说是没钱,这些问题难道说明尊师重教都落到实处了么!

上篇:想起初为人师的日子
下篇:创新发展 阔步前进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1/9/20010910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1-09/10/31063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